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1章.長河落日 第49節(第4/7頁)

“王充大師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說過,符瑞災異說雖然有其文化底蘊,但朝廷必須放棄以符瑞災異為主的讖緯神學,這樣才能真正恢復純儒學,恢復純儒學的精義,才能對社稷有益,對百姓有益。”

“今天,我們回過頭去看看。王充大師在《問孔》、《刺孟》諸篇中的話,與其說是對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早期儒學傳統的詰難,不如說是基於本朝儒士們對儒家精神的曲解而發出的恢復儒學真面目的呐喊。”

“古文經學的儒士們多年來,一直試圖通過對儒家倫理的重新建構,為大漢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國策,以扭轉社稷的衰落和制約禍國奸佞對社稷的危害,但在外戚和宦官的雙重打擊下,他們的願望落空了。他們自身也受到了迫害和打擊,這種殘酷的事實刺激了那些有心救國的儒士,他們不得不重新考慮怎樣才能真正挽救社會危機,而又不至於因愛國忠君而作出不必要的犧牲。”

“這些儒士們冷靜反思的結果,就是采取消極的不合作態度,要麽拒絕出仕,搞純儒學研究,培養弟子,要麽采取迂回攻擊之術,這使得朝野爭鬥更加復雜化、激烈化。朝廷無奈,對那些反抗不止的儒士們實行了禁錮之策,就是黨錮之禍,結果是什麽?天下崩潰。”

“我們做一個設想,如果沒有外戚和奸閹禍國,如果社稷一直穩定,百姓一直安居樂業,如果朝廷能夠和儒士們齊心協力共建大漢,那麽,在今古文經學發展的同時,在張衡、馬融、蔡邕、鄭玄等一代代大師的努力下,儒家學說應該有可能作出新的解釋,重建新的儒家倫理以適應各種危機的挑戰,推動大漢的進步。然而,歷史就是歷史,它不可能按照百姓善良的願望而發展,大漢還是走向了傾覆的深淵。”

“今天的朝廷要吸取血的教訓,要恢復純儒學,要讓大漢的儒士們齊心協力,重新建構可以推動大漢中興,社稷長治久安的儒家倫理學說。所以,把讖緯全部清除除經學是必需的,把新經打造成天下儒士都能接受研習的經學更是必需要做的。”

“博采眾說,不守一家之法、一師之說,給各派儒士們以最大限度的學術自由,讓儒學迅速恢復本原,讓儒學迅速發展,這是今後新經研習的原則。”李瑋堅定有力說道,“這是朝廷對官學的原則,不會改變。哪一派經學符合朝廷的原則,哪一派就是官學,這個觀點朝廷不會改變。”

郗慮和趙松帶著非常復雜的心情離開了丞相府,匆匆趕到館驛拜會老師鄭玄,商討對策。

丞相李瑋今天召見他們,肯定不是為了安撫他們,而是要掀起一場狂風暴雨,這從他最後幾句話裏就能看出來。雖然他一再說朝廷堅持新經為官學,但其背後的意思很明顯,新經如果不做出重大調整,前途黯淡。

李瑋說朝廷希望恢復純儒學,那麽接下來,他要幹什麽?

李瑋急召議郎王朗和郎中許混。

李瑋首先對今古文經學兩派儒士堅持的“反讖緯”、“反繁瑣”主張予以了肯定,然後提出了恢復純儒學的建議,並且重申了朝廷選擇官學的原則:大漢的國政實踐才是決定官學的唯一標準。

無論哪一種經學,只要它有利於社稷的穩定,有利於大漢的中興,有利於大漢的長治久安,它就是官學。

李瑋這番話讓王朗和許混又驚又喜。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朝廷對新經中的“讖緯”和“繁瑣”非常不滿,有意重定官學,而首選目標就是古文經學。

兩人匆匆離開丞相府。

王朗去拜會楊彪。楊彪立即明白了李瑋的意思,他知道李瑋的最終目的是什麽。但現在李瑋既然提出了“純儒學”的觀點,那麽經學之爭的帷幕就已經拉開了,誰都輸不起。他即刻邀請在京的今文經學大儒名士商討對策。

許混回家稟報自己的父親許劭。許劭很激動,古文經學為了恢復純儒學奮鬥了兩百多年,為了重新構建儒家倫理也奮鬥了兩百多年,現在終於等到機會了。他急速邀請王剪、許靖、崔琰、淳於嘉等人到太學會晤,商討對策。

將作大匠趙戩、太史令馬豐先後趕到丞相府。

關中馬家是古文經學世家,馬融大師的地位極其崇高,鄭玄、盧植等人都是他的弟子。馬融大師反對讖緯之學,反對注經繁瑣,當代古文經學的很多學術觀點都是出自馬融大師。

李瑋詳細解釋了朝廷對經學的態度後,對馬豐說,朝廷堅決支持今古文經學的融合,這是朝廷當初選擇新經為官學的主要原因。只有這樣,儒學才能發展,儒學才能幫助大漢中興和推動社稷進步。“反讖緯,反繁瑣”的主要目的是推進今古文經學的融合,更好更快地融合,以便快速推動儒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