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1章.長河落日 第47節(第4/5頁)

“商賈逐利,對農夫的欺詐最為厲害。農夫的收入大部分自於谷粟,為了繳納賦錢,他們要出賣谷粟。賣給誰?商賈。商賈用什麽價收?他要獲取錢財,就要盡可能壓價。農夫們遇到災禍急需錢財時,商賈們更是卑鄙無恥,往往乘人之危以最低廉的價格掠奪農夫們的財產。如果農夫們沒有東西賣,就要向他們借子錢(高利貸),這常常是農夫們最後陷入賣兒賣女,家破人亡之境的最直接原因。”

“所以,我覺得當年晁錯大人說得對,要讓那些沒有市籍的富人輸粟入官,然後朝廷賞給爵位,有罪可以免罪。這些沒有市籍的富人一般都以入仕和耕種來獲得財富,但這些人地位低,財富也不是很龐大,在當地影響力很小,家中雖有存糧但因為價格太低,無利可圖,所以一般也不願意賣。如果朝廷下旨,能用爵位和免罪權利來收買粟米,他們家裏的谷粟就有出路了。富人有了爵位,地位提高了,勢力大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並和侵占商貿的利益。”

“和商賈比起來,這些人能體諒和理解農夫的艱苦,也知道農夫的存在才是財富積累的源泉,所以他們對農夫的剝削要好一點,不會把農夫逼得走上絕路。農夫把谷粟賣給富人,遇到災禍的時候向這些富人出賣財產和賒借錢財,一方面可以減少商賈對自己的盤剝,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自己的生存環境得到改善,而商人失去了剝削農夫的機會,財富的積累和實力自然也就慢慢有所下降。”

徐榮和張燕等人連連點頭。

“荀大人這個建議好,這個建議好。”李瑋也連聲贊道。

各地富人很多,其中一部分人因為身份特殊還享受多種免賦免役的特權,包括六百石(中級官)以上官,第九級爵五大夫以上等有爵士人,輸粟入官後,地位提高,有助於他們財富勢力的增加,有助於他們和商賈爭利,也有助於農夫保住自己的土地,同時也有助於社稷的穩定。

“《賒貸律》呢?”李瑋問道,“子錢商賈唯利是圖,根本不管貧苦百姓的死活。為了穩定社稷,安撫百姓,有必要讓各地官府介入賒貸一事,最大程度地保障貧苦農夫的生存。”

“當年王莽實行新政,搞了一個《五均賒貸律》,目的是抑制子錢商賈和放貸富豪對百姓的剝削,效果的確有,尤其是對那些遇到病患、災禍,或者無錢舉行祭祀喪葬等事的貧苦百姓很有幫助。畢竟以這些事向官府賒貸不需要付利息,但過期不還本錢,就會被罰作罪徒,懲罰很嚴厲。”

“百姓是因為窮才賒貸,幾個月甚至一年時間很難償還這筆債務,無奈之下,他們就以身家性命來還債。另外,官府貪贓枉法,吏治腐敗,也讓朝廷下撥的賒貸款很大部分進了私人的腰包,甚至成為官府打擊賒貸者,掠奪賒貸者財富的武器。總之,官府用作賒貸的錢收不回來,入不敷出,難以為繼,《賒貸律》很快成了擺設。”

李瑋臉顯不快之色,“荀大人的意思是,我擬定的這個《賒貸律》,根本就是擺設了?”

荀攸談淡一笑,眼裏盡是嘲諷之色。

李瑋有些受不了,他耗盡心血寫了一部《賒貸律》,結果在荀攸眼裏,不過是一堆沒用的破竹片,“那依照荀大人的意思,朝廷應該任由那些貧苦之人自生自滅了?”

“在你看來,《賒貸律》或許可以奪取子錢商賈的利益,但在那些可憐的百姓看來,官府和子錢商賈同樣都是可怕的吃人者。兩者唯一的區別是,官府是頭兇狠的猛虎,而子錢商賈是頭獰猙的惡狼。”

“你……”李瑋怒氣上湧,張嘴就想反擊。

“吏治,吏治清廉是根本。”徐榮馬上站了起來,“丞相大人,我看,你還是再仔細考慮考慮,如果條件不成熟,這個《賒貸律》就暫時放一放。”

李瑋氣得面紅耳赤,恨不得一拳砸爛荀攸那張老臉。

正月初八,大司馬徐榮在麒麟殿召集公卿大臣議事,正式宣布改制。

丞相李瑋詳細說明了改制的原因,並拿出了改制之策。

爭論從一開始就非常激烈,主要圍繞鹽鐵官營和限田罰租。支持者和反對者各持己見,互不相讓。

太仆卿崔琰當堂怒斥李瑋,“丞相乃禍國之賊,當五馬分屍。”

衛尉楊鳳手指李瑋,厲聲高呼,“亂我大漢者,李瑋也。”

李瑋理都不理他們,和反對者據理力爭,嗓子都說啞了。宗正卿張範、大鴻臚袁耀、少府卿許靖、廷尉卿陳群、光祿大夫辛評等一幫大臣把他團團圍住,唇槍舌劍,輪番攻擊。

大司馬徐榮看到事態嚴重,急忙宣布暫停,“諸位大臣回去好好想一想,明日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