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1章.長河落日 第47節(第3/5頁)

“這種情況前幾年就已經開始了,但朝廷為了讓所有的土地都能產出糧食,為了照顧各地府衙的實際難處,也就默許了。但到了今年,這種情況就泛濫了。有些地方的門閥富豪和官府大吏互相勾結,想方設法奪取農夫手中的土地,還有一些地方官吏竟然以官府的名義購買農夫手中的土地,以便增加職分田,給自己和掾屬們謀取私利。”

李瑋看看徐榮、楊彪等人,連連搖頭,“這就是現狀。你們說要不要限田罰租?要不要課商重稅?要不要立即增加谷價?”

楊彪苦嘆,“仲淵啊,我知道你這個丞相難做,但你不要為了確保農夫們的利益,而打擊王公貴族、門閥富豪啊,尤其這個限田罰租還牽扯到軍功階層的利益。”楊彪望了一眼神情冷峻的張燕,接著說道,“孝哀皇帝年間,丞相孔光會同大臣師丹、何武提出了一個限田限奴之策,其中規定諸侯國王、列侯、公主、關內侯、吏(官吏)、民(一般富豪與商賈)占有田地不得超過三十頃。這個奏議遭到了朝中上下的激烈反對,後來不得不擱置了。”

“從我們這個角度看,孔光的這個限田三十頃還是相當寬松的,但你如果再看看呂後二年(公元前186年)頒布的以軍功爵高低及其他身份為依據的受田受宅地《二年律令》,你就知道這個限田數額太低了。呂後二年頒布的《二年律令》其實就是名田制,賞賜出去的土地有受無還,長期占有,世代相傳。其中規定侯爵級,包括徹侯和關內侯。徹侯除封邑外,另受一百零五座宅基地。卿爵級,包括大庶長至左庶長九級,最高級的大庶長可受田九十頃,宅基地九十座,最低的左庶長還可受田七十頃,宅基地七十座。由此可見他這個限田數額要損害多少人的利益,遭到的阻力會有多大?打擊面太大了。”

“今天你這個限田罰租也是一樣。你擬定的限田數額是二十頃,而中原大戰結束後,朝廷賞賜給秩俸兩千石大吏的田地就是十五頃。關中大戰、洛陽大戰、西疆大戰、豫州大戰,朝廷每次賞賜給有功將士的都是田宅,不出意外的話,現在軍中普通將校至少都有田地三十頃以上。你說你這個限田數額如何能夠得到朝中大臣們的同意?”

朝廷沒有錢財,只能把土地賞賜給軍功者,正好人口驟減,荒蕪土地又多,所以從中原大戰結束後,朝廷也仿照本朝初年的《二年律令》制定了賞賜之法,也就是始於商鞍變法的“名田制”。名田制是軍功爵制的基礎,普通軍功階層有了田地也就迅速變成了富豪,而功勛顯赫者慢慢也就成了高門大族。

楊彪作為門閥世家,當然不會同意限田罰租之策,但他不好直接反對,馬上把矛盾轉嫁到了軍功階層身上。

張燕一直不說話。李瑋的改制之策他和徐榮早就看過了,實施的難度很大。要想成功,必須“以進為退,步步為營”,否則肯定失敗。這是純粹的利益之爭,就象買賣雙方在商市上討價還價一樣,買家和賣家要討價還價,直到雙方都做出了可以忍受的讓步,到了都能接受的價格,交易就能成功。

李瑋為此精心設計了三個改制方案,今天拿出來的,是要價最高,條件最苛刻的方案。

“太尉大人呢?你的意見呢?”楊彪看到張燕不說話,幹脆挑明了,直接問,“各部將軍、校尉們為了大漢中興,浴血奮戰,甚至戰死疆場,為了什麽?朝廷這麽做,會讓他們寒心的。車騎將軍屍骨未寒,朝廷就要欺淩他的寡妻孤兒,這也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吧?”

“為了什麽?為了活著,為了不再吃人肉。”張燕冷笑道,“麴義大人馬革裹屍,難道就是為了錢財?為了讓百姓失去田地,流離失所,饑寒交迫?相信麴大人如果還活著,他一定會支持丞相大人的改制之策,支持朝廷限田罰租的決策。”

楊彪笑容一僵,非常尷尬。

“這只是丞相大人的一個奏議,還要朝議商討,還要征求各方意見,不要急,慢慢來,慢慢來……”徐榮急忙打圓場,“對改制之策的其它議案,太傅大人還有什麽意見?”

楊彪冷哼一聲,不願再說。

“荀大人,對於入粟拜爵之策,你可有什麽看法?”徐榮微微一笑,轉頭去問荀攸。

“入粟拜爵,最初始於大秦。秦始皇四年(公元前143年),天下大疫。始皇下令,凡捐助朝廷千石粟者,則拜爵一級。本朝則是孝文皇帝朝的禦史大夫晁錯為了解決土地兼並問題而最先提出來的。今天丞相大人重新起用此策抑止土地兼並,的確是個上佳的辦法。”

“不過……”荀攸稍稍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從抑商這個角度出發,我反對讓商賈輸粟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