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1章.長河落日 第19節(第4/6頁)

蔡邕淒然苦笑。“好,仲淵說得好,我的確罪責重大,我上奏請辭,不過,要等到大將軍回來。”

“此次危機暴露了一個我們擔心了很多年的問題,那就是黃巾軍余孽對朝政的侵蝕和控制。過去,張燕等人一直躲在大將軍的後面,隱藏得很深,但這次大將軍不在了,他們馬上便跳了出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們將在大將軍回來之前,以陛下的生命為條件,設法脅迫殿下交權,以達到控制朝政的最終目的。”

“這個問題,必須要解決,而且最好是借助此次危機一次解決掉,否則後患無窮。”蔡邕嘆道,“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權柄被張燕等出身黃巾的大臣所控制,長公主和大將軍都將被架空,朝堂上的爭鬥將更加血腥和慘烈。”

李瑋愣了一會兒,然後手指殿堂之外,神情頗有幾分無奈,“丞相大人,請看看現在的南軍,看看虎賁、羽林,有多少將士出身黃巾?再看看朝堂上,看看軍隊裏,有多少黃巾出身的大臣和將軍?解決?怎麽解決?你這不是和整個朝廷,和整個軍隊為敵嗎?丞相大人,大漢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這一步,這些出身黃巾的人居功至偉,他們對大漢沒有威脅,他們是大漢中興的柱石。朝廷現在要解決的不是出身問題,不是勢力派系問題,而是中興策略問題。”

長公主和蔡邕的臉色當即變得很難看。

李瑋這句話已經表明了他自己的立場,也可以說是代表了長安朝廷大部分大臣的想法。雖然現在兵變沒有發生,但爆發兵變的原因還在,兵變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為了迅速緩解危機,把爆發兵變的可能徹底解除,當務之急是根除這個原因,也就是中興策略的修改。再說白一點,就是削減和制約長公主手中的權柄。

雖然蔡邕有意把矛盾的焦點向黃巾系勢力轉移,試圖讓朝中大臣們為了天子的安危而和張燕等黃巾系勢力發生沖突,從而拖延時間,等待大將軍回來處理危局。但朝中的大臣們顯然不願意這麽做,他們迫不及待地想搶在大將軍回來之前,盡可能從長公主手上奪取更多的權力。

長公主應大臣們的要求,下了一系列的聖旨,但長公主不願意讓楊鳳到櫟陽,那等於天子和自己兩人的性命都交給黃巾系大臣了,等於拱手讓出了所有的權柄。

長公主也沒有下旨讓呂布回避。呂布已經發誓了,已經說了寧願交出腦袋也不願交出皇宮,她還能怎樣?想起呂布昔日對自己弟弟孝獻皇帝的忠誠,長公主又恢復了對他的信任,但她對呂布的手下卻極為忌憚。她再次約見呂布,把長安的情況詳細說了一下,請他再考慮考慮,是否讓何風帶一部分軍隊進城戍守皇宮,但呂布依舊拒絕,沒有絲毫商量的余地。

長公主氣得淚如雨下。她想起了大將軍,如果大將軍還在長安,呂布敢說半個“不”字?張燕等人還敢肆無忌憚地逼迫自己?但現在說什麽都遲了。

李瑋坐上了馬車。他太累了,回到長安後又是通宵達旦的議事,他要在返程的路上睡一下。

馬車還沒有出宮就停了下來。筱嵐拉開車門,跳上了馬車,一把抱住李瑋,失聲痛哭。李瑋嘆了口氣,輕輕撫摸著筱嵐的後背,小聲說道:“我身上太臟,已經發臭了。”

筱嵐抱得更緊了,“你能撐得下去嗎?”

“我還能支撐。”李瑋笑道,“當年,你拋棄榮華富貴,和我一起走了幾千裏路趕到西疆,吃盡了苦頭,我這點苦算什麽?”

“你可以不出頭的,你為什麽這麽傻,非要出這個頭啊?”筱嵐低聲飲泣,哽咽說道。

“我不出頭,丁立和朱魭就死定了。”李瑋痛聲說道,“丞相大人倒了,接下來就要輪到我了。大將軍還要一段時間才能回來,他們有足夠的時間置我於死地。丞相大人和我都倒了,還有誰來保護長公主?長公主倒了,大將軍把持朝政,大漢重演當年董卓主政一幕。北疆武人和士人們完全對立,中間再也沒有緩沖勢力。當雙方的矛盾爆發的時候,也就是社稷敗亡之日,而大將軍的生命也就岌岌可危了。”

“我首先要自救。這幾年,我鋒芒太露,敵人太多了。”

“洛陽大戰前,朝堂上就已經感到了北疆武人即將入朝的危機。如果北疆武人入朝,中興策略上的調整是必然的,而且肯定不利於門閥士族的利益。為了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首要就要打擊北疆人,分裂北疆勢力。丞相大人和一些外朝大臣說服了長公主,利用增兵和遷都之議,做了迫使長公主不得不修改官制的假象,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長公主和我欺騙大將軍同意修改官制起到了很好的掩護作用。官制修改了,決策權也集中於中書監了,北疆武人和士人也分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