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68節(第3/4頁)

時間不等人,劉備最後斷然決定,先派人說和張魯,如果張魯執意不從,則出兵攻殺漢中。

劉備到達陽平關下,孫乾、龐統趕到關外迎接。

劉備遠遠看到兩人,心中頓時殺氣暴起。孫乾長得高大英俊,此刻卻面色灰敗,垂頭喪氣。龐統個子不高,四方臉,小眼晴,一臉的絡腮胡子,此刻也是低著頭,拖著雙腿,搖晃著大腦袋,神情沮喪。

張魯拒絕了劉備的議和條件。看不到劉璋的腦袋,他決不開關。

劉備命令張飛率軍留守關下,急告蒯良、張任等人減慢行軍速度,暫時不要趕到陽平關暴露大軍實力。

劉備帶著關羽、孫乾、龐統和五十名親衛進關拜會張魯。張魯率眾出南鄭(今漢中市)十裏相迎。雙方進城後,劉備立即和張魯、楊松等人商議北伐一事。劉備詳細述說了天下形勢,勸說張魯為了社稷安危暫時放下個人恩怨。先北伐,後報仇。

劉備畢竟是名震天下的人物,縱橫沙場十幾年,威風凜凜,氣勢如虹。張魯雖然長得馬馬虎虎,在漢中也算是土霸王,但面對劉備,氣勢上明顯矮了一大截,土霸王馬上變成了土鱉,說話都沒什麽底氣。劉備大手一揮,大聲說道:“大軍攻克關中後,天下形勢逆轉,社稷振興有望,我再幫你誅殺劉璋,如何?”

張魯沒有回應,他臉上的神情清楚地告訴劉備,他不相信劉備的承諾。劉表在書信中寫得很清楚,劉備、劉磐的軍隊加在一起只有兩萬人,一路攻殺,損失肯定很大,就憑劉備這點人馬根本不可能攻克關中。劉備在胡扯八道。

張魯自從和劉璋翻臉,雙方互相攻殺以來,聯系早就中斷。這次北征軍殺進益州,劉璋擔心張魯趁火打劫,事先派人切斷了三條棧道,所以張魯對成都的形勢一無所知。孫乾和龐統到漢中之前,劉備說了,實在不行就強攻漢中,北征軍的實力不能暴露,因此兩人也沒有對張魯說實話。不過,趙韙是如何死的,張魯不用腦子也想的出來。劉備、劉磐、劉璋說起來都是一家人,既然他們能聯手誅殺趙韙,當然也能聯手誅殺我張魯。

“我要劉璋的腦袋。”張魯最後說了一句話。

劉備冷笑一聲,猛地站了起來,“我殺了劉璋,你出多少人馬隨我北伐?”

“我只負責提供錢糧,不出兵。”張魯說道,“劉璋不死,漢中的安全就得不到保證,漢中的兵馬就無法隨同將軍北上征伐。劉璋死了,我要南下成都穩定巴蜀,所以我還是沒有兵力幫助將軍北上征伐。”

劉備的眼睛慢慢眯了起來,臉上露出了一絲溫和的笑意,“張大人決定了?”

“決定了。”張魯雖然不敢直視劉備的眼晴,但他還是非常堅決地點了點頭,“我要劉璋的腦袋。相比大漢社稷的安危,劉璋的腦袋算得了什麽?”

“說得好。”劉備大笑,“請大人耐心等待,我會親自把劉璋的腦袋給你送過來。”

劉備迅速返回陽平關外的大營。

****

八月,晉陽。

八月中,長公主和朝廷得到了兩個歡欣鼓舞的消息。一是北疆軍突破洛陽八關,包圍了洛陽城,中原戰局大勢已定,勝券在握。二是大將軍夫人風雪說服了東鮮卑王柯比熊,一萬鮮卑鐵騎正在日夜兼程趕往河西戰場,西疆局勢有望在深秋時分得到緩解。

這兩個好消息讓長公主和朝廷最終下定決心,即刻把天子和朝廷諸府遷移到關中。

然而,八百裏快騎送來了大將軍的奏章。大將軍要求長公主和朝廷延期遷移,而且奏章中的口氣極為嚴厲。

長公主召集朝中重臣於鳳凰池議事。大將軍的奏章引起了激烈爭論,不但外朝大臣意見不一,就連中書監裏的北疆大臣們也吵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

正月初一天子下旨定都長安,如今都到八月下了,天子和朝廷還在晉陽,這算什麽回事?今年內把天子和朝廷遷到關中,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無論對穩定關中還是對穩定洛陽大戰後的中原局勢,都極其重要,任何理由都不能阻礙此事。

支持大將軍奏議的大臣如鮮於輔、張燕、田疇等人認為,朝廷的財賦明顯不能支撐。雖然西疆的威脅隨著鮮卑鐵騎殺進河西有可能得到緩解,但洛陽攻堅卻不能停止,必須持續攻擊,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攻克洛陽,全取中原,穩定中原,繼而把主力調到西疆戰場,迅速平定西疆,盡快平定天下。

反對者認為,洛陽城非常堅固,強行攻擊可能會給北疆軍帶來巨大損失,可能會毀壞洛陽,更有可能逼得城內守軍放火焚城。洛陽城內的無價之寶比比皆是。如果盡數焚毀,對中興大業將是一個沉重打擊,大漢可能就此一蹶不振。所以,在掃清洛陽外圍,徹底困死洛陽城之後,應該盡力招撫城內叛軍,應該用更穩妥更安全的辦法奪取洛陽。即使此舉可能延緩平定天下的時間,但對大漢來說,對中興大業來說,這是值得的,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