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68節(第2/4頁)

****

八月,益州,漢中。

漢中和巴蜀之間山巒疊嶂,兩地之間僅靠金牛、米倉和洋巴(荔枝道)三條棧道相通。

八月上,劉備率前軍五千人取到金牛,到達陽平關下。

去年十月袁紹、劉表等人相聚南陽宛城的時候,張魯沒有赴約,這讓袁紹非常擔心,速派侄子袁靖趕到漢中勸撫張魯。其後張魯拒絕了河北的招撫,但漢中五鬥米教眾欲推張魯為“漢寧王”一事讓袁紹極為憤怒。

張魯是個什麽東西?不過一個米賊而己,竟然敢稱王?

張魯的父親叫張陵,大約在本朝孝順皇帝時期(公元126年到公元144年)於巴蜀鶴鳴山創建了五鬥米道。五鬥米道信奉老子的《道德經》,這和張角的太平道信奉《太平經》不一樣。不過兩者都治病救人,都立志要創造太平世界。太平道治病的時候,叫人叩頭思過,喝符水,不收報酬。五鬥米道治病的時候,叫人閉門思過,禱告天地,報酬是五鬥米。五鬥米的數量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一貧如洗的人根本支付不起,但有錢人支付得起。張陵讓有條件的人支付五鬥米的報酬,其實就是劫富濟貧。這也是五鬥米道的由來。

張陵死後,其子張衡繼行其道,但張陵的得意門生不是自己的兒子,而是一個叫張修的人。張修和張角齊名,天下皆知。張角的黃巾信徒叫蟻賊,張修的五鬥米信徒叫米賊。

張魯是張衡的兒子,他母親有養生之道,益州聞名。劉焉到了益州後,慕名而拜之,自此交往甚密。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張修、張魯奉劉焉之命攻打漢中,殺了太守蘇固,不久張魯又把張修殺了,獨霸漢中。

張修在漢中以五鬥米道的教義為基礎,實施了一系列寬惠政策。張魯獨霸漢中後,承繼了張修的各項政策。比如教民誠信不欺詐,令病人自首其過;對犯法者寬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後才加懲處;若為小過,則當修道路百步以贖罪。又依照《月令》,春夏兩季萬物生長之時禁止屠殺。又禁酗酒。他還創立義舍,置義米肉於內,免費供行路人量腹取食,並宣稱取得過多,將得罪鬼神而患病。張魯自稱“師君”,凡來學道者,初稱“鬼卒”,成為道中信徒者則號“祭酒”,各領部眾。領眾多者為“治頭大祭酒”。張魯的漢中府不置長吏,而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務。

張魯利用五鬥米道的教義和信徒,迅速穩定了漢中,並讓漢中成為一塊富裕安寧的太平世界。董卓亂政之後,關中曾有一萬多戶逃進漢中,加上從洛陽、穎川、南陽一帶陸陸續續逃到漢中的百姓,漢中人口達到了十萬戶五十多萬人。

漢中北依秦嶺,南屏巴山,土地富饒,雖然人口急劇膨脹,但在張魯和五鬥米道信徒的努力下,逃難者不但度過了難關,還墾荒耕種,既養活了自己,又富足了漢中。為了保護漢中和漢中的百姓,張魯組建了一支三萬人的軍隊。

漢中的軍隊對袁紹來說,就象救命的稻草,無論如何不能放棄。

袁紹書告劉表,請他和自己一起聯名上奏,舉薦張魯為征北將軍、漢寧公。

四月前後,劉表派人取道上庸,趕到關中宣旨,同時把劉備率軍西進益州,北上征伐關中一事詳細告之,並請張魯鼎力相助。

張魯沒有接受河北的招撫,不是因為自己懼怕袁紹,而是想割據漢中,所以他同樣不願意接受襄陽的招撫,更不願意出兵北伐。出兵北伐,不但大量消耗漢中的人力物力,更有可能給漢中帶來滅頂之災。

功曹從事閻圃勸說張魯。漢中雖然有十萬戶百姓,有肥沃的土地,有充足的財賦,有四面險固,但漢中是大漢的一部分,將來無論是河北的李弘、洛陽的袁紹,又或是襄陽的劉表,只要他們奪得了天下,必定不會放過漢中。漢中彈丸之地,能支撐幾時?以我看,不如尊奉襄陽天子,和袁紹、劉表聯手對抗河北,將來社稷一旦平定,大人上可以成就桓、文之功,下可以成為中興名臣,世代享受榮華富貴。

張魯和自己的弟弟張衛、祭酒楊松、司馬李休、大將楊任、楊柏等人仔細商議後,遂決定接受襄陽朝廷的拜封,但有個條件,那就是必須殺了劉璋,讓自己主掌益州。

張魯的奏章送到襄陽的時候,已經是七月初了。劉表喜憂參半,急告劉備、劉磐,請他們慎重處理劉璋和張魯之間的仇怨,務必早日進駐漢中,最遲要在明年初北伐關中。

劉備、劉磐、蒯良等人一籌莫展。劉璋殺了張魯的母親和親族,仇怨太深,無從化解。劉璋願意出兵北伐其實就存有奪取漢中之念,而張魯根本不給劉璋這個機會。他要借助劉備之手殺了劉璋,否則他不但拒絕出兵北伐,還拒絕讓北征大軍進入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