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57節(第3/4頁)

“從目前形勢來看,先打益州最有利。”張遼手指地圖上的益州說道,“我們從中原南下無論是打荊州還是打江淮、江東,最後都要面臨長江這道天然屏障。打下益州,有助於我們取得對長江的控制。控制了長江,叛軍便失去了最大倚仗。在我們的兩路夾攻下,叛軍必定狼奔豕突,灰飛煙滅。這種攻擊之策顯然比我們從中原方向強攻長江為好。”

“我們再次假設一下,如果我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了益州,那麽我們打西疆的時候,就少了後顧之憂,西疆可以迅速平定。與此同時,袁紹、劉表等叛逆在我們兩路夾攻的強大威懾下,完全喪失了抵抗力,他們迫於敗亡的事實,有可能舉手投降,這可以讓朝廷以最小的代價,在最短的時間內穩定下來。當然了,這僅僅是朝廷的一廂情願。但不管怎麽說,只要我們取得了這種兵事上的絕對優勢,就算袁紹、劉表等人得到了喘息的機會,他們也沒有實力和朝廷對抗了。打也好,不打也好,等待他們的都是敗亡的命運。”

北疆諸將恍然大悟,議論聲再次響起。

張遼面對眾將,舉起雙手用力在空中虛按了幾下,示意眾將不要說話。

“由於朝廷決定定都長安,所以平叛策略改變了。但平叛策略的改變是建立在攻克洛陽的基礎上。洛陽如果不能攻克,現在朝廷所定的平叛策略也就很難實施了。”

“因此,我們的牽制戰場對保證大軍主力攻克洛陽非常重要,請牽制戰場上的諸位將軍大人以中興大業為重,務必遵從朝廷的命令。”

青兗兩州的牽制戰場上有高順、臧霸、彭烈、魏續四位將軍的大軍,共四萬人馬。大軍由前將軍呂布統帥,折沖將軍高順、威虜將軍臧霸副之。呂布將軍的中軍大營就設在任城,直接威脅徐州。

關中的牽制戰場由征虜將軍華雄為統帥,驤武將軍衛峻、厲威將軍何風副之,楊淳、李雲、子率等將軍共統領三萬步騎大軍駐守於長安、大散關、武關、潼關、蕭關等城池關隘。

整個中原戰場由大將軍李弘坐鎮陳留指揮,後將軍玉石坐鎮洛陽前線。寧朔將軍樊籬坐鎮冀州鄴城,負責給中原大軍調撥糧草輜重。

整個關中、關西戰場由右車騎將軍徐榮坐鎮長安指揮,並親自督運糧草輜重。

張遼說完之後,已經升職為蕩寇將軍的皇甫酈站了起來。他現在兼領大司馬府的司馬。他就各部大軍的建制做了詳細說明,並宣讀了對各部大軍的軍司馬級以上軍官的重新任命。由於大軍人數驟增十萬,原軍中各級軍官都升了職,功勛較多的人甚至連升三級。加官升爵是最高興的事了。這些統軍大將都很興奮,湊在一起互相比,看誰的部下升職最多。

皇甫酈念完之後,厲威將軍何風馬上站了起來,沖著鮮於輔恭恭敬敬地深施一禮,正想張口說話,鮮於輔一揮手阻止了他,“關中的兵力不多,暫時不能攻擊漢中。”

“為什麽?”何風瞪大眼睛說道,“如果袁紹和劉表先派軍隊進駐漢中怎麽辦?”

“我們也擔心出現這種情況。”坐在鮮於輔身邊的徐榮說道,“朝廷已下旨招撫漢中張魯,想試探一下張魯的反應。如果他接受招撫,我們就立即派駐軍隊進入漢中,如果他拒絕招撫,我們再做攻擊的打算。漢中很難打,攻擊前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不能倉促行事。”

何風奇怪地問道:“漢中很難打嗎?”

“你知道當年光武皇帝打益州,是從哪裏打進去的嗎?”鮮於輔笑著問道。

何風想都沒有想,張口就說道:“是從荊州打進去的。當年大將軍岑彭先從夷陵方向攻破江關(即今奉節附近的翟塘關,又稱悍關),打開了直通巴楚的咽喉,但他隨即被刺殺。第二年大司馬吳漢率軍殺到成都,擊敗了公孫述。”

“在大將軍岑彭攻打巴蜀之前,前將軍李通、破奸將軍侯進、捕虜將軍王霸已經攻克了漢中,但他們為什麽沒有從漢中直接殺到成都?”鮮於輔又問道。

何風愣了一下,“大概是因為從漢中到成都的棧道都給公孫述燒了,無路可通吧?”

“我們也有同樣的擔心。”鮮於輔嘆道,“從關中到漢中,需要翻越秦嶺,但自古以來就沒有路,只有棧道。棧道難行,路上驛關重重,我們要走幾百裏甚至上千裏,隨時都會被敵人發現。”鮮於輔嘆道,“從關中到漢中有四條棧道,分別是從大散關南下的陳倉故道,從郿城南下的褒斜道,從武功城東南方向南下的黨駱道,從長安城南濡水河方向南下的子午道。無論我們走哪條棧道,只要被他們發現,放火燒掉一截,我們就不得不掉頭,所以打漢中之前,務必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否則是自尋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