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56節(第3/3頁)

北疆大吏反應最快,鮮於輔、徐榮、李瑋、田疇等人不待大師說完,率先跪倒堂上,齊聲恭賀天子,歡頌聲一時間震耳欲聾。

劉和、許劭、張範、劉放、陳群、袁渙、陳宮等大臣緊隨其後,趕忙賀喜。這種事不能猶豫,不管襄楷大師說得是真是假,先恭賀一番再說。

蔡邕、楊彪、荀攸、張邈、孔融等大臣驚疑不定,面面相覷。雖有心仔細問問以探真偽,但面對朝堂上驚天動地的歡呼聲,誰都不敢開口,只好也跪下去裝模作樣地高聲賀喜。

襄楷大師說完了,遞上記載祥瑞的書表,拜別天子和長公主,出宮騎上小毛驢揚長而去。

散朝之後,蔡邕急忙派人去找,但襄楷大師神龍見首不見尾,早沒影子了。

天子和長公主下詔,把祥瑞之事遍告天下。

社稷中興在望,天下人莫不欣喜若狂。河北轟動,各地官吏紛紛上表恭賀。

鄭玄、王剪、張臶、胡昭等河北大儒聯合各地士人,諸生聯名上表,以董仲舒大師的“三統說”為基礎,以各地發生的祥瑞為佐證,大漢應承土德,都城應定長安,如此則社稷振興,國泰民安,可保大漢千秋萬代之基業。

到了十一月下的時候,“大漢應承土德,都城定於長安”之說已成了河北上下的共識。

事情發展之神速遠遠超過了長公主和朝廷的預料,大漢人對社稷穩定的急切願望形成了一股巨大力量,推動著朝廷在中興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

十一月,荊州,南郡,夷陵(今宜昌)。

劉備急速趕到夷陵和關羽、張飛、簡雍、孫乾、縻竺等人會合。此刻大軍已先行到達並休整了十天,做好了西進巴郡的一切準備。

荊州軍由劉磐、蒯良統率,五千水師,五千步卒,隨行文武將官有黃忠、李嚴、甘寧、伊藉、諸葛亮、龐統、沈彌、婁發等人。

劉備和劉磐等人會面後,隨即舉行了西征大軍的第一次軍議。

劉備作為西征大軍的統帥,說了幾句場面話之後,馬上很謙恭地表示自己對巴蜀地形一無所知,懇請荊州大吏在西征途中要多多指教。副統帥劉磐笑著說,我們雖然在荊州多年,但因為蜀道難行,也沒有去過益州,對益州地形一無所知。接著他指指甘寧、沈彌、婁發三人說道,這三位大人都是益州人,過去曾是益州軍的將領,對益州地形很熟悉。西征能否成功,就要靠他們三個人的指點了。

甘寧是位三十多歲的魁梧大漢,他站起來再次拜見了劉備。劉備聽他口音不象是益州人,於是隨口問了一下。甘寧說自己本是南陽人,九歲時因為父親在巴郡臨江為官,這才遷到了益州。劉備請他坐下,轉身請蒯良說說西進之策。

益州今日的混亂局面就是蒯良一手策劃的,西征益州之策也由他一手制定,其在西征大軍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劉備在離開宛城的時候,劉表一再囑咐他,請他務必相信蒯良。西征軍中的將領幾乎對益州都很陌生,而蒯良則對益州比較熟悉,很多益州士人都是他的好朋友,有他出謀畫策,西征定會成功。

蒯良指了指身邊一位英俊的年輕人,“孔明,你給諸位大人詳細解說一下攻擊之策。”

****

十二月,晉陽。

各地秋收秋種結束後,新兵奉命集結,分別趕赴長安、河東蒲坂津、兗州陳留三地整訓。

大將軍書告長公主和左車騎將軍鮮於輔,現定都之議阻力較小,請朝中諸將把主要精力放在商議攻擊之策上,並請諸將於年後速返各地,準備開始攻擊洛陽。

十二月上,左車騎將軍鮮於輔召集諸將在大司馬府軍議。

在總結了關中、關西、穎川等戰場的得失成敗後,軍議的主要議題轉為洛陽大戰。

鮮於輔說,雖然大將軍正在奉旨招撫袁紹,但議和成功的可能太小,這一仗肯定要打,諸位大人不要抱任何幻想。他告誡諸將,當今天下形勢並沒有想象的那樣好,西疆有可能成為平定天下的最大障礙,因此明年能否打下洛陽,將直接決定大漢社稷的命運,諸位大人務必竭盡全力,奮勇殺敵。

揚威將軍、大司馬府長史張遼給諸將詳細解說戰場形勢,攻擊策略和兵力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