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56節(第2/3頁)

兩位宗室大臣同時威脅袁紹,把袁紹逼到了絕路。他沒有選擇,一點選擇也沒有,他只能答應。

劉表大獲全勝,喜笑顏開。這是他十一年來最高興的一天,他從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逃離洛陽開始到現在就沒有高興過。他跪在天子面前喜極而泣,仿佛看到大漢重新崛起。

袁紹很憤怒,一直以來都是他威脅別人,今天竟然也被別人威脅了,他覺得自己顏面無存,對劉表和劉備切齒痛恨。唯一讓他聊感自慰的是,劉表和劉備得到天子後突然精神煥發,就象換了一個人一樣,渾身充滿了無窮的鬥志。兩人在感謝袁紹的同時,異口同聲地表示,不惜一切代價,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幫助他守住洛陽。袁紹從他們激動的語氣裏,從他們興奮的臉上,從他們炙熱的眼神裏,可以強烈地感受他們守住洛陽的決心和信心。

看來,得到天子後,兩位宗室大臣勇敢地挑起了拯救社稷的重任。在他們眼裏,強悍的北疆軍恐怕也不過是一地落葉而已。袁紹似乎從中感悟到什麽,但對於他來說,一切都已經遲了。

****

十月,晉陽。

長公主通過對尚書台、中書監等府衙職能權責的修改和完善,通過對公卿大吏的重新任命,不動聲色地完成了權力再分配。朝堂一直很穩定,並沒有出現長公主所擔心的混亂。在整個八月和九月間,晉陽朝廷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便是新官員的任命,包括地方州郡大吏的更換,相反,增兵一事倒顯得非常平靜。

到了十月秋收季節,因為糧草供應緊張,民夫大量返鄉參加秋收秋種,各戰場逐漸平靜下來,隨之而來的是一批批的北疆武將陸續返回晉陽述職。

左車騎將軍鮮於輔和太尉楊彪召集大司馬府、太尉府眾多掾屬每日商討攻擊洛陽所需的龐大後勤,這其中涉及到錢糧、軍械、物資、民夫工匠、後備兵源的準備等等。考慮到這一仗戰場之大,動用的兵力之多,攻擊時間之長,都有可能是本朝之最,長公主特意下詔,請朝廷諸府務必竭力配合,不得有任何推諉和延誤。

關、洛士人在趙岐、蔡邕、楊彪、楊奇、趙溫等大臣的舉薦下,紛紛出仕,京兆尹、馮翊、扶風三郡各級府衙因此得以迅速重建。到十月初的時候,三輔地區很多地方已經開始實施新田制並做好了秋種準備。百姓們情緒穩定,對朝廷充滿了信心,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唯獨讓長公主感到不快的是,原關中門閥世族富豪們很多人不願遷回關中,顯然還在觀望關中局勢。

長公主為此召見了太史令馬豐、上林苑令徐陵、太倉令麴忠等關中大吏,征詢對策。馬豐笑著說,殿下過慮了,這些人早在兩個月前跑到關中收回了自己的土地,很多人之所以沒有重建或者修繕莊園,是想等待朝廷定都之議的結果。如果定都長安,他們將在長安城購置土地新建宅院,這個機會他們可不願錯過。

長公主驀然想到重建長安的財賦難題,於是問他們可有解決燃眉之急的辦法。徐陵回答說,以朝廷目前的財力,短期內重建未央宮難度很大,更不要說把長安城恢復到王莽亂政赤眉焚城之前的雄偉了。另外,這幾年朝廷還要花費大量錢財平定天下,平叛之仗還有得打,朝廷財賦在近幾年內很難擺脫緊張狀況。因此,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把洛陽的皇宮拆了,搬到長安來。這樣朝廷不但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還能徹底斷絕某些人打算幾年後重返洛陽的妄想。

長公主隨即召見丞相蔡邕等公卿大臣,提出了把洛陽皇宮整體搬遷到長安的建議,試圖以此來說服部分以財賦不足為借口反對定都長安之議的大臣們。爭論依舊繼續,依舊激烈。

長公主很郁悶,仿徨無計。不過,鄭玄大師還是帶來了好消息。董仲舒大師的“三統說”已經在士人們的心中漸漸恢復了昔日的地位,只要時機恰當,以“三統說”為基礎來證明大漢承依“土”德,繼而以此為依據來定都長安還是大有希望的。

十一月,晉陽。

襄楷大師來到晉陽覲見天子和長公主,說有祥瑞奏稟。

長公主大喜,和天子一起在朝堂上召見大師。

襄楷大師鶴發童顏,白袍飄散,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他當著天子、長公主和群臣的面,滔滔不絕地說了一大堆祥瑞之事。什麽西天出鬥星,什麽龍出岐山,林林總總十幾起,件件都說得有鼻子有眼,惟妙惟肖。所有祥瑞都證明一件事,社稷振興在望,大漢中興之地當在關中長安。

襄楷大師名氣太大,望氣之術也非常高超,常年遊歷四海廣聞博見,他說有祥瑞,那就是有祥瑞。雖然丞相蔡邕、太常許劭、太史令馬豐等人也是此道高手,但在襄楷大師面前還是不敢亂說話。大師都說看到了社稷興旺的祥瑞,你卻說沒看到,那不是自尋死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