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52節(第3/4頁)

到了八月,麴義在奏章中的措辭開始嚴厲,並且一日三書,怒氣沖天。

同時間,各戰場上統軍大將催請朝廷增兵的奏章也像雪片一樣湧進晉陽。

八月中,征西將軍龐德急奏朝廷,西涼蝗中、枹罕地區的羌人因為渠帥啷啷在關中大戰中陣亡,各部落首領為了爭奪渠帥之位,大打出手。其中敗亡者向境外西海附近的燒當羌諸種求援,十幾個西羌部落大約數千鐵騎殺進了金城郡,湟中一帶狼煙四起。

兩天後,龐德急奏又至。

西涼大將李堪、張橫、候選、馬玩等人在關中大戰陣亡後,他們的土地、財產遭到了韓翼、楊秋等人的肆意侵奪,李堪等人的親族和部眾大為惱怒,向黃河北岸的羌人求援。西羌大首領之一鐵頭率部渡河,和韓翼的大軍激烈交戰。

僅僅隔了一天,先零羌大首領狂風沙急報朝廷。

燒當羌大帥虹日突然率軍趕到天穹沙漠附近向先零羌鐵騎發動了攻擊。狂風沙寡不敵眾,率軍急撤,現已撤過黃河,回到了先零羌領地。武威郡全境丟失。

朝堂上下一片緊張。

太尉徐榮大人急奏朝廷。

西疆在韓遂陣亡後,失去了控制,還是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混亂。考慮到關中的穩定和安全,徐榮懇求朝廷即刻下旨增兵戍防。

由於匈奴人、鮮卑人、度遼鐵騎都已返回塞外,關中只剩了聶嘯的羌騎,衛峻的烏拉鐵騎以及華雄和何風的步卒大軍。李雲和子率統率的降卒大軍目前不能用,兵力嚴重不足。徐榮因此建議朝廷立即下旨,讓關西戰場停止攻擊,轉而從關西戰場上抽調兵力回守關中。

麴義接到了朝廷的聖旨後,勃然大怒,上書要求繼續攻擊,並彈劾丞相蔡邕和太尉徐榮,認為兩位朝中大臣無視中興大業,一個拒絕增兵,一個要求停止攻擊洛陽,罪不容赦。

朝廷下旨拒絕了徐榮的懇請。徐榮極為生氣,上書彈劾麴義,認為他不顧大局,置關中安危於不顧,要求朝廷立即予以懲治,並即刻下旨停止關西大戰。

徐榮和麴義互相指責,矛頭不約而同地指向了丞相蔡邕。丞相蔡邕大為惱怒,也上書彈劾,把徐榮和麴義罵了個狗血噴頭。

征西將軍龐德再送急報,金城、隴西的西部郡縣都已卷入戰火,西涼形勢極度危急。馬超不顧勸阻,擅自率部離開漢陽,急速奔赴隴西,向白馬羌借兵去了。懇請朝廷即刻增援西疆。

長公主和朝中大臣們為增兵一事反復爭論,個個焦頭爛額。

蓋勛老大人本已致仕回家養老,聽說西疆大亂,主動請纓,要求到西疆去,但被長公主拒絕了。

八月下,長公主聽從太尉徐榮的建議,下旨少府賈詡以中兩千石上卿的身份領涼州刺史,持節,督涼州軍政,即刻上任。

八月中,太常許劭、光祿勛張燕、衛尉呂布、司隸校尉左彥、尚書田疇、前治書禦史陳好等大臣返回晉陽。

兩天後,左車騎將軍鮮於輔、後將軍玉石、左將軍顏良、龍驤大將軍趙雲等八位將軍返回晉陽。同期到達的還有楊奇、劉翊、陳宮、董昭、楊懿、金尚等六位大臣。青兗兩州已基本穩定,他們都被朝廷召回了晉陽。

三天後,鎮北大將軍閻柔、太中大夫皇甫酈、虎賁中郎將段炫、城門校尉解悟率虎賁、羽林軍回到了晉陽。

八月下,漢北郡太守朱穆、遼東都護府都護余鵬奉旨回到晉陽。

朝堂上北疆重臣驟然增多,增兵的爭論更加激烈。

丞相蔡邕、禦史大夫劉和、將作大匠孔融等大臣預感到形勢越來越不利。

八月中,鄭玄大師率弟子郗慮、趙松趕到了晉陽,大肆宣講董仲舒大師的“三統說”。

晉陽、邯鄲兩地相繼掀起了恢復“三統說”權威地位的大潮。鄒衍、劉歆兩位大師的新舊“五德始終說”受到了嚴重挑戰。

河北士人在各種場合展開了激烈辯論,“三統說”開始在河北上下漸成蔓延之勢。

八月下,鄭玄、趙岐、王剪、許劭、蔡邕、楊彪、淳於嘉、荀攸、鐘繇、孔融等當代大儒雲集晉陽大學堂,就劉歆大師在《世經》中的古代帝王排序問題展開爭論,繼而引發了“新經”、“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三家在學術上的一次大爭論,結果出現了一個讓朝廷上下瞠目結舌的局面。今、古文經學兩家聯手向“新經”發難,鄭玄大師和“新經”的官學地位受到了質疑和攻擊。

長公主大驚,連夜召集鮮於輔、張燕、李瑋、朱穆、田疇、余鵬、田豫等北疆大吏議事。

“新經”是北疆人的基礎,是堅持中興策略在前朝制度上進行創新改進的基礎。“今文經學”是以楊奇、淳於嘉為首的前朝老臣的基礎,是堅持中興策略在前朝制度上進行溫和改良的基礎。“古文經學”是以蔡邕、許劭等一幫本朝老臣的基礎,是堅持中興策略在前朝制度上進行復古修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