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52節(第2/4頁)

北疆軍為了攻打穎川,讓袁耀的軍隊離開廬江郡殺進了汝南。江東的軍隊正在攻打劉表不敢北上全取廬江郡以免激怒了曹操。曹操也不敢動,擔心激怒了河北導致談判破裂徐州受到打擊。所以廬江郡的北部目前沒有任何軍隊,袁譚可以大搖大擺地殺進廬江郡,乘著江東軍和荊州軍正在江夏激戰的時候,一舉拿下廬江郡。

袁譚拿下廬江郡後,既能威脅江東,又能把廬江郡送給曹操,讓曹操迅速在江淮站穩腳跟。曹操在江淮站穩了,反過來可以威脅中原鉗制北疆軍,並能幫助袁譚控制豫州南部郡縣。

江東失去了廬江郡,防線收縮到長江南岸,受到了曹操和袁譚的威脅,只能從江夏撤兵。但撤兵會讓江東一無所獲,江東郡縣還是處在曹操和劉表的夾攻之下,這時袁譚可以出面斡旋。

在河北強大的威脅下,曹操、孫權和劉表只有結盟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結盟後,曹操在江東和荊州的支援下可以暫時擺脫河北的威脅,迅速恢復實力。孫權也能暫時擺脫曹操和劉表兩面夾攻的危險迅速穩定江東。劉表則能暫時擺脫江東的威脅,全力北上支援袁紹。

從整個形勢來看,如果曹操、袁譚、孫權能齊心協力,在北疆軍攻打洛陽的時候,聯手開辟東路戰場並向中原發動攻擊,則袁紹固守洛陽的難度大為減低。但事實上根本不可能,曹操的實力沒有恢復,孫權沒有穩定江東,袁譚也沒有完全控制豫州,他們即使聯手,也不敢貿然攻打中原。除非北疆軍在洛陽城下損失巨大,已經成了強弩之末,否則曹操、孫權這兩個人無論如何也不敢公開跳出來與河北對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曹操和孫權還是腳踏兩條船,以便在河北和洛陽之間撈取最大利蓋。

既然曹操和孫權沒有信心和勇氣開辟東路戰場對抗河北,那麽袁紹只好選擇最難的一條路,那就是控制益州,開辟西路戰場。

益州現在有三股勢力。漢中的張魯已經和袁紹聯姻。江州的趙韙和劉表關系密切,屢次向劉表求援。成都的劉璋遭到張魯和趙韙的南北夾攻,日子艱難,已經數次向袁紹求援。現在正是控制益州的最佳機會。但問題是,劉表早就想拿下益州了。如果不是因為中原大戰,不是因為江東屢屢攻打江夏,劉表已經利用趙韙成功占據益州了。

在今天這個事關社稷存亡,洛陽生死的關鍵時刻,袁紹當然不能因為這件事得罪了劉表,何況他手上也沒有多余兵力去打益州了。不過,荊州這幾年頻繁用兵,損失也很大,如果再派一支軍隊西進益州,中路洛陽、南陽一線的防守力量將嚴重不足。袁紹的軍隊主要集中在洛陽,南陽的防守主要依靠荊州軍,所以現在能承擔西進益州,開辟西路戰場重任的只剩下一個人,那就是劉備。

劉備在中原大戰後,不但軍隊損失驚人,連徐州都讓給曹操了。雖然後來劉備掛名督領了豫州,但其實主要是幫助袁紹擋住北疆軍的攻擊,沒有任何好處。尤其今年袁譚趕到豫州後,劉備更成了擺設。此事不但袁紹、曹操覺得很歉疚,就連劉表和諸多聯軍大吏都為其抱不平。好在劉備是宗室大臣,一直以大局為重,坦然處之,並沒有做出什麽激烈反應,但消極怠工還是免不了的。此次北疆軍攻擊穎川,短短時間內幾乎全境丟失,和劉備的消極防禦有很大關系,而且他遲遲沒有調用自己的軍隊。關羽和張飛以剿殺袁耀和黃巾軍為借口,帶著軍隊在鴻郤陂一帶轉悠,就是不去穎川戰場。

如果讓劉備率軍西進入蜀,正好可以把他調離穎川戰場,讓袁譚名正言順地主掌豫州,同時也還了劉備的人情。劉表和劉備同為宗室大臣,關系一直不錯,讓劉備主掌益州,劉表也無話可說,而且斷絕了劉表擴張實力的野心。劉備能征善戰,對天子非常忠誠,他到了益州後,為了挽救社稷,勢必會竭盡全力開辟西路戰場,北上攻擊關中。

袁紹的這個建議得到了眾人一致贊同。

袁紹隨即書告袁譚,把有關關中大戰後,洛陽的防守策略詳細告之,請他急速南下攻打廬江郡,爭取讓曹操、劉表和孫權盡快結盟。一旦長江南北兩岸的局勢得到控制,袁譚就可以返回豫州率軍攻打穎川,劉表就能率軍北上支援洛陽,劉備就能率軍入蜀開辟西路戰場。

為了延緩北疆軍攻打關西和穎川的速度,給己方贏取時間,袁紹決定接受李弘的邀請,派人趕到定陶議和。

七月下,袁忠、審配奉命出使河北。

****

大漢建興四年(公元200年)八月,晉陽。

七月下,麴義、楊鳳的大軍攻擊陜城受阻,麴義隨即上書,催討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