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9章.逐鹿中原 第72節(第4/9頁)

曹操在現今這種危急情況下南下徐州,從整個大局來說,完全是為了搶在北疆軍之前保住徐州。雖然曹操有保存實力之嫌,但也是聯軍所迫切需要的。目前在聯軍裏,能及時趕到徐州並且能守住徐州的,也只有曹操這一支軍隊了。如果袁紹在撤退途中能想到徐州的危急,也只有讓曹操率軍去守徐州了。

荀彧當即擬寫書信,把曹操南下徐州和可能因此而產生的諸多對聯軍有利的事情做了詳細的分析和說明。曹操命令信使即刻出發,飛速趕到延津,遲恐不及。

下午,曹操和曹洪等人帶著大軍,火速南撤。

****

九月初七,邯鄲。

平陽亭大捷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邯鄲,邯鄲頓時沸騰了。

長公主喜極而泣,抱著報捷文書失聲痛哭。十年了,從自己十一歲離開洛陽開始,至今整整十年了,今天總算看到了社稷中興的希望。

中書令劉放、刺史郭策、魏郡太守丁立等冀州大吏紛紛前來恭賀,行轅內喜氣洋洋,鼓聲震天。

長公主待自己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後,馬上召集大臣們商議戰後事宜。

中原戰場在送來報捷書信後,馬上又送來了大將軍的奏章。大將軍在奏章中稟報了大戰後的攻擊之策,認為以目前的糧草屯積數量來看,很難確保大軍能在一個月內全取河內,占據河南大部,兵逼洛陽。所以大將軍建議即刻撤回大漠胡騎,以節省錢財,最大程度地保證大軍能完成預定攻擊目標。

在中原決戰已經取得勝利,大軍已經完全控制中原戰局的情況下,即刻遣返大漠鐵騎,既有利於中原穩定又有利於邊塞安全,更能為朝廷節約大量財賦,沒人不同意。當初長公主殿下力排眾議,甚至親自趕到大漠征調胡騎南下,也是背負了巨大的風險。現在胡騎南下中原的目標已經完成,雖然胡騎參戰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三天,但這已經足夠了。

長公主隨即下旨,命令左衛將軍鮮於輔,漠北都護燕無畏等北疆大將,遵從大將軍的命令,在近期內迅速率軍退出中原戰場,急返大漠。

大將軍在奏章的最後,談到了將士們的賞賜問題。大將軍明確表示反對恢復五等爵位制。五等爵位制的恢復有它潛在的對社稷的巨大威脅,而當初大秦始皇帝之所以廢除五等爵位制,正是因為這種威脅已經危害到了社稷的安全。本朝四百年來,一直實行二十等軍功爵,其利遠大於弊,無須再去修改。但考慮到現今朝廷中北疆大將多為列侯,在官爵上已經無法再賞,大將軍因此建議朝廷增加列侯食邑。

大漢歷經十幾年戰禍,再加上連綿不斷的災患,人口驟減是個事實,而隨著大軍收復的州郡越來越多,土地也越來越多,尤其是無主土地,更是數不勝數。大將軍奏請長公主,在朝廷財賦異常緊張的情況下,增加列侯食邑乃是最好的也是最簡便實惠的賞賜辦法。它不但和朝廷實施的新田制沒有任何沖突,而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也有助於財賦的增長和人口的恢復。由此類推,獲得功勛的下級軍官和普通士卒,也應該依照功勞的大小,獲得相應的土地賞賜,這對鞏固和完善新兵制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大將軍的這個奏議在大帳內引起了震動。

恢復五等爵位制的事,早在天子駕崩新帝繼位後,就已經在河北傳得沸沸揚揚了。去年尚書左丞董昭曾專門就此事上書朝廷,洋洋灑灑寫了一封很長的奏議,詳細闡述了在二十等軍功爵上再加五等高等爵位的諸般好處。當時朝堂上響應者很多,紛紛緊隨其後上書勸諫,甚至包括很多北疆軍中的大將,但長公主堅決不答應。本來大家都以為大將軍李弘會支持這一奏議,因為中原大戰即將開始,如果能在大戰之前逼迫長公主答應恢復五等爵位制,肯定能激勵北疆將士的士氣。然而出乎眾人意料的是,大將軍李弘對此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很多大臣都在猜測,大將軍之所以沒有公開支持這一奏議,恐怕是擔心此事激怒了朝堂上的反對者,導致中原大戰功虧一簣。五等爵位制如果恢復,以大將軍的顯赫功勛和其在朝堂上的顯赫地位,至少是個公爵。而隨著天下的逐慚平定,大將軍的功勛越來越大,將來他有可能封王。本朝高祖曾有言異姓不得封王,但今日大漢,大將軍手握雄兵,權傾朝野,就連昔日的董卓和他也不能相提並論。大將軍如果要給自己封王,天子還敢不封?大將軍一旦封王,後面會發生什麽事,誰敢去想?

反對者的擔心可能會讓他們鋌而走險。從這十幾年來的風風雨雨來看,這種人太多了。大將軍即使不為社稷考慮,不為河北考慮,也要為自己的性命考慮,所以他沉默不語是一種正常的表現。然而,一旦中原大戰打贏了,朝廷收復了青州和兗州,確立了平定天下的優勢後,大將軍還會繼續保持沉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