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9章.逐鹿中原 第72節(第2/9頁)

九月初七,淩晨時分,袁紹、劉表率軍撤出燕城,乘著夜色向延津方向急行而去。

大軍撤出不久,兩人就得到了一個驚喜而痛苦的消息,蒯越、辛評和文聘帶著一百多人逃了回來。

蒯越身中兩箭,血染戰袍。如果不是文聘拼死把他救出來,他已被北疆鐵騎踩成肉餅了。辛評披頭散發,狼狽不堪,精神非常恍惚,好像還沒有從極度恐怖中走出來。逢紀問了幾遍告時的戰況,他反反復復就是一句話,太可怕了,太可怕了,一望無際,一望無際的鐵騎啊。

三個人中只有文聘比較正常,不過他身心依舊沉浸在血腥戰場上,說話斷斷續續,眼裏不時流露出令人心寒的恐懼。“六萬人身陷重圍轉眼就沒了,轉眼就被洶湧澎湃的驚天巨浪吞噬了,我們沒有絲毫的抵抗能力,甚至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

“蔣奇呢?”袁紹緊張地問道,“他和你們一起突圍的嗎?”

“他死了。”文聘悲痛地說道,“我們突圍的時候遇到了幽州鐵騎,蔣大人和他的親衛騎全部被殺,一個也沒逃出來。”

“劉磐呢?他人呢?”劉表沒有看到自己的侄子,馬上就急了,連聲追問,“劉磐在哪?”

文聘羞愧無言。

“死了?他是不是死了?”劉表一把抓住文聘的手臂,扯著嗓子吼道,“他是不是死了?”

“我不知道。”文聘神色黯然,“我們被沖散了,也許……”文聘沒有再說下去,說了也是白說。在北疆鐵騎的瘋狂追殺下,根本沒有活下來的可能。

劉表哀嚎一聲,抱著腦袋頹然坐在了地上,欲哭無淚。

袁紹同情地看著他,想安慰兩句,卻沒能說出一個字。他本來在戰敗之初,對劉表非常氣憤,如果不是劉表擅自下令出擊,沒有堅決遵從自己的命令拖延不戰,何來今日之慘敗?但旋即想到戰場上那鋪天蓋地的鐵騎大軍,覺得自己這個怨恨也沒什麽道理。大軍的糧草已經瀕臨斷絕的危險,拖延之策已無法實施。而李弘既然從大漠上征調胡騎南下,不論自己是否主動進攻,他都會利用自己在兵力上的優勢展開猛烈攻擊。我不在平陽亭慘敗,就在官渡慘敗。這個敗局似乎早在李弘決定征調胡騎攻擊中原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

袁紹嘆了一口氣,擡頭望向黯淡的星空,苦不堪言。但願夏侯淵、關羽這些人能逃出來。大戰失敗後,各方為了抗衡河北,需要建立更為牢固的聯盟,需要重建更強大的軍隊。否則要不了兩三年,李弘就能各個擊破,全取天下了。袁紹現在迫切需要這些悍將都能活著回來,有了這些人的存在,聯軍的武力才能迅速得到恢復。

“傳令各部,加快撤退速度。”袁紹知道前鋒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後,心裏反而平靜了下來。他連聲下令,催促大軍全力後撤。

****

麴義、玉石率北軍將士急行七十裏趕到了燕城附近,雷子率軍前來會合。兩軍合二為一,於清晨時分包圍了燕城,然而叛軍已經先行撤走,燕城是一座空城。

北軍將士因為連續奮戰,已經精疲力竭,很多將領要求休整一天,讓疲憊不堪的士卒們恢復一下體力。

麴義也擔心大軍出現意外,於是急書大將軍李弘。李弘同意步卒大軍在燕城休整一天,同時命令趙雲、燕無畏、雷子各率鐵騎分路南下追敵,務必在鴻溝水一線把叛軍截住,並予以分割包圍,爭取全殲叛軍。

九月初七日的上午,雷子奉命率軍直殺延津、酸棗一線,跟在叛軍後面銜尾追殺。

九月初七日中午,趙雲率軍趕到燕城,並隨即奉命南下烏巢,搶在叛軍之前攻占封丘,以切斷叛軍從封丘南逃的線路。

九月初七日正午,燕無畏奉命率軍直殺陰溝水,搶先對原武和陽武兩城展開攻擊,爭取把叛軍堵在濟水河以北,分割包圍。

三路鐵騎呼嘯而下,向河南大地席卷而去。

****

九月初七日,封丘。

曹操得知前線大敗,十萬大軍全軍覆沒,不禁瞠目結舌,一時間呆若木雞。

袁紹從燕城出發之前,曾命令曹操分兵南下增援浚儀、中牟一線,把閻柔的鐵騎大軍擋在城下。曹操有心南下徐州,所以並沒有遵從袁紹的命令,而是依舊屯兵於封丘,時刻打探前線的戰況,以便在時機合適的時候抽身而走。

誰知道僅僅過了一天,戰況就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聯軍竟然慘敗於平陽亭,十萬人馬灰飛煙滅。

雖然曹操一直在謀取徐州,打算東山再起,但他絕對沒有讓聯軍大敗的意思。聯軍若敗,中原丟失,再想擊敗李弘就難如登天了。這也正是曹操至今還沒有和袁紹翻臉的重要原因。在曹操的心裏,中原大戰最理想的結局是,聯軍擊敗李弘,袁紹損失慘重無力全取中原。這樣自己就能利用中原大戰後各方無力再戰的絕佳機會,先吞徐州,後占兗州。等自己兵不血刃拿下兗、徐兩州恢復了一些力氣後,接下來就是擊敗臧霸攻占青州。有了兗、青、徐三州之地為根基,自己就可以和李弘、袁紹、劉表等人鼎足而立。將來不但生存無憂,更有可能建下一番名垂青史的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