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9章.逐鹿中原 第19節(第3/5頁)

在各地州郡勢力中,大人的實力最大,大人是對抗李弘的中堅力量。劉表、曹操、劉備等人要想生存下去,此刻只能緊緊依靠大人的力量,緊緊依靠關、洛的強大優勢,齊心協力,共抗叛逆。當大人指揮大軍擊敗李弘後,劉表、曹操、劉備還有足夠的威望和實力與大人相抗衡嗎?

要想達到上述目標,重建皇權的意義舉足輕重。

十年前。討董大軍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皇權一直被董卓控制著。李弘當年之所以幫助董卓對抗我們,也是因為皇權被董卓所挾。

十年後的今天,李弘吸取了過去的教訓,在弑殺皇帝後,又重建了一個幼帝。懷裏抱著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攏絡人心,征伐天下,行篡逆之事實,但看今日的河北,李弘這種做法顯然是成功的。

同樣,大人要想擊敗李弘,要想一統黃河以南的九州郡縣,要想在擊敗李弘後讓劉表、曹操、劉備這些人對你俯首聽命,也只有扶持皇權。而不能再像過去一樣搞什麽“承制”了,那種辦法只能讓聯盟分裂得更快。

過去曹操重建皇統後,不但沒能發揮皇權的力量,反而讓皇權更加沒落,是因為他的實力不夠,是因為大人你的實力遠遠超過了三家聯盟。

現在大人逼著曹操把天子送到了許昌,大人實際上控制了天子。那麽大人應該立即趁著叛軍南下中原的機會,迅速重建天子和朝廷的威儀,奉天子以號令天下,誅殺叛逆,鎮制郡縣,重振大漢。

如果大人繼續壓制和打擊皇權,繼續讓“袁氏代漢”和“五德始終說”的言論流傳州郡,不但無法得到人心和穩定社稷的機會,無法得到各郡縣大吏的信任和追隨,恐怕最後連關、洛這塊霸業都將灰飛煙滅。

許攸洋洋灑灑,說了很長時間。

袁紹聽得很認真,心中的怒氣早已隨著許攸的述說煙消雲散了。當許攸展露其超絕才華的時候,非常有魅力,言辭也非常富有感染力,而這正是當年袁紹對他極為欣賞願意和他結為至交的原因之一。許攸說完之後,也不問袁紹對自己的建議有何看法,站起來深施一禮,揚長而去。

袁紹在大帳內想了很久。

許攸說得很有道理,也有李弘的例子做參考,但此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自討董失敗後已經過去了十年,在十年的戰亂中,大漢十三州的土地上曾經出現了很多割據一方的州郡大吏,但如今只剩下了寥寥數人。除了河北的李弘是敵人外,荊州的劉表,兗州的曹操,徐州的劉備,江淮的袁術,江東的孫策、周瑜,益州的劉璋,涼州的韓遂,青州的臧霸,有誰能遵從天子的號令?有誰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力和軍隊,轉而為天子和朝廷效力?

李弘是河北三州之主,天子的臣僚就是他的手下,他當然能成功了。

但自己呢?劉表、曹操、劉備、劉璋、韓遂這些人,哪一個願意當自己的手下?扶持皇權,不過是一句空話,實力不夠,天子還不如一個討飯的乞丐。

現在李弘打到中原了,李弘的戰刀架到了眾人的脖子上,大家為了性命,爭先恐後地跑來了。說白了這不是尊奉天子,而是互相利用。等到把李弘打敗了,這些人馬上就會變臉,一個個六親不認了。

意圖靠李弘發動的這場中原大戰來消耗各地州郡大吏的實力,似乎有點一廂情願了。到了戰場上,有多少將士會抱著粉身碎骨的念頭浴血奮戰?想想前年的冀州大戰,袁紹心裏冰涼的。這事一旦弄巧成拙,稍有不慎,死的就是自己。

不過,許攸的建議太有誘惑力了。

如果能趁著這次中原大戰的機會,聯手各地州郡大軍擊敗李弘,和李弘隔河對峙,最起碼在未來數年來可保黃河南部州郡的穩定。另外,雖然這次大戰未必能大量削弱各地州郡大吏的實力,但一定可以消滅曹操。此次戰場主要是兗州,曹操不出力,誰出力?劉表和劉備都是宗室大臣,在自己極力尊奉天子重建皇權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得到兩人的信任和支持。曹操勢單力孤,在自己和劉表、劉備三人的威逼下,要麽到朝廷做個閑職,要麽殺了了事,絕不能再讓他獨霸一方。

解決了曹操後,自己占據中原,實力突飛猛進,後面的事就好辦了。孫策、周瑜、劉璋這些小輩因為實力不濟,不足為慮,只要策略得當,可以把他們一一妥善安置。劉表、劉備為了中興社稷,會和自己團結一致,聯手共抗李弘。隨著時間的延續,自己的權勢越來越大,實力越來越強悍,劉表和劉備迫於壓力,不得不入朝為卿。自己穩定黃河南部州郡後,將來的事就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