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8章.箭在弦上 第6節(第3/5頁)

“此刻,長公主和朝中的大臣們,包括鮮於大人、李大人正在城中為明天的典禮一事忙碌。”荀攸微微躬身,笑著說道。“兩位大人明天早上將趕到龍山,迎接大將軍回朝。”

李弘一怔,頓時感覺不對。自己十分反對搞這種奢侈豪華的禮儀,北疆這麽多年來也從未舉行過任何慶賀大禮。此事上至長公主、下至朝中普通官吏,人人皆知。此次怎麽突然一反常態,要舉行這種大禮?

李弘仔細看了荀攸一眼。荀攸的笑容很和善,但眉宇間隱約可見淡淡的憂愁。

“大將軍,龍山大營到了。請入營休息吧。”陪同荀攸前來迎接李弘的虎賁中郎將段炫恭敬地說道。

李弘擡頭看看遠處山巒下的軍營,又擡頭看看天色,搖了搖頭,“立即回晉陽。”

荀攸和段炫吃了一驚。段炫揮動獨臂,輕聲勸道:“大將軍,陛下有旨,請您……”

“我回去向陛下請罪。”李弘的口氣不容置疑。“立即回晉陽。”

“大將軍,此刻已近黃昏。如果要回晉陽,就是半夜了。”荀攸急忙勸阻道,“長公主和大臣們為了明天的典禮已經忙碌了半個多月,如果你連夜回晉陽,那明天的典禮怎麽辦?”

李弘搖搖頭,欲言又止,然後嘆了口氣。他本想說因為大軍缺少錢糧,攻打河內的大軍人數已經減到了最低。但你們卻在這裏極盡奢華搞什麽慶賀典禮,胡亂花錢,簡直太不像話了。話到嘴邊他想起這事可能另有隱情,又吞了回去。

“回晉陽。”李弘大聲說道。

李弘沒有騎馬,而是和荀攸坐到了一輛馬車上。

天色越來越暗,車廂內漸漸陷入了黑暗。

李弘坐在荀攸對面,一直閉著眼睛。荀攸抱著雙臂,低著頭,好像睡著了一般。

李弘實在忍不住了,他猛地坐直身軀,伸手推了一下荀攸,“荀大人,你總要對我說句話吧?”

荀攸擡頭望著李弘,遲疑了很長時間,然後小聲問道:“大將軍,你認為目前朝廷的這種三公制是否合適?”

李弘霍然大悟,神色頓時凝重起來。

外廷大臣們為了和中朝爭奪相權,再次鬥起來了。

從張溫等七位老大臣到北疆開始,相權和皇權之爭就激烈化了。張溫等人力主修改官制,重設以丞相、太尉和禦史大夫為首的三公九卿制,大力割弱尚書台的權力。孝獻皇帝到了晉陽後,張溫等大臣執意修改官制。但由於孝獻皇帝的抗拒,自己不得不從中斡旋,迫使外朝大臣讓了一步,把長公主推到了前面代領尚書事,並立下了一個六年之約。六年後,孝獻皇帝主政,長公主在這六年內,通過改制把這部分相權歸還外朝。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這位皇帝駕崩了。皇帝駕崩的後果很嚴重。首先河北迎來了冀州大戰,其次,長公主主政代領了國事。前者迫使河北陷入困境,後者迫使朝廷陷入了皇權和相權之爭。

李弘現在後悔了,他知道自己當初犯下的錯誤是致命的,這個錯誤導致了河北一系列的危機。

如果當初自己堅決站在張溫等外廷大臣一邊拒不交還相權,把天子強行移駕到晉陽,也就不會出現後來的晉陽謀逆大案,皇帝也就不會駕崩,今年的冀州大戰和現在的朝廷危機也就不會出現。

李弘懊悔不已。

“這事有多長時間了?”李弘無力地問道。

“從大將軍決定改外線作戰為內線作戰,把百萬人口遷離交戰區的時候,就開始了。”荀攸低聲說道,“當時很多朝中大臣反對在內線作戰,但由於長公主和諸多大臣的堅決支持,大將軍的決策順利通過。從這件事開始,長公主和尚書台就大權獨攬,一切和冀州大戰無關的政事都被擱置,外廷和中朝之間的矛盾終於被激發。”

荀攸後面半句話說得很含糊,但關鍵卻正在這後面半句話上。

李弘眉頭微皺,追問道:“一切和冀州大戰無關的政事是什麽政事?”

荀攸沒有回答。

“長公主和尚書台大權獨攬,是從擱置一切和冀州大戰無關的政事開始?還是從決定支持我的冀州大戰決策開始?”

荀攸還是沒有回答。

“荀大人,這件事你必須對我解釋清楚,否則我回到晉陽後,該聽誰的?是聽長公主的,還是聽外朝大臣的?”

荀攸依舊不回答。

“荀大人,這事到底是誰挑起的?是不是外朝大臣?”李弘聲音突然嚴厲起來,“是不是包括你在內的三公九卿?是不是包括鮮於輔、李瑋這些大臣?”

荀攸在黑暗中望著李弘,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