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7章.風雷激蕩 第8節(第4/5頁)

“從魏郡到渤海郡雖然有一千多裏,但整個戰場的縱深太短,幾十萬大軍在此混戰,很難保證叛軍不會殺過清河。”李弘連連插頭,“如果叛軍在四月下開始渡河,我們很難把這一百多萬人撤出去,時間顯然不夠。”

“立即派人渡河南下,想盡一切辦法見到袁術,叫他把攻擊時間拖到五月下。否則,我們不會幫他。”田疇想了一下,又說道,“中原的旱災越來越嚴重,大知堂的弟子正在陸續南下治病救人,讓袁耀派自己的手下偽裝成大知堂的弟子即刻渡河。”

“袁術還在昌邑?”

“他一定在昌邑。”田疇笑道,“這一仗不打完,袁術不會離開昌邑城。”

“你決定了?”李弘看看田疇,又轉頭看看余鵬,“你也決定了?”

“大將軍呢?”余鵬反問道。

李弘遲疑不語。

“大將軍,中原旱災如果持續到今年夏天,必定赤地千裏,流民暴增,叛亂會此起彼伏。”司馬懿忽然躬身說道,“冀州不能再容納流民了。而阻止流民進入冀州的辦法就是在黃河北岸打仗,斷絕流民進入冀州的道路。至於叛軍,也會因為中原流民的叛亂,而不得不陸續撤出冀州。轉入內線作戰,可能是萬無一失之策啊。”

李弘低著頭,雙手握拳,不停地輕磕著額頭,心內翻騰不止。

這可是關系大漢社稷的一仗,無論如何不能敗。在外線作戰,雖然損失大,但安全,可保冀州不失。而轉入內線作戰,稍有差錯可就萬劫不復了。

“把我們的意見寫成奏章,急送晉陽,請長公主殿下和朝中大臣在兩天內給出答復。”李弘擡起頭,望著司馬懿說道,“仲達,把兩種策略都解釋清楚,這一仗關鍵是不能輸,我們輸不起。”

“把麴義、顏良和七大營主將,還有冀州刺史郭大人立即給我追回來。”李弘指著陳群說道,“長文,你快去。還有,急召冀州各郡太守,請他們日夜兼程趕到邯鄲來。”

陳群驚喜地答應一聲,匆忙出帳而去。大將軍的這種安排顯然是傾向於臨陣變計,要改外線作戰為內線作戰了。

“大將軍,袁術那邊……”田疇還沒有說完,李弘已經打斷了他,“不管我們怎麽打,這三個人都要扣下來做人質。你去告訴袁耀,我們答應了,請他派人南下和袁術取得聯系。”

田疇微微一笑,躬身退下。

麴義等人再度趕回大將軍行轅。

一夜之間發生這麽大的變化,文武大吏們極為震驚。

忽然,麴義一拳砸到案幾上,興奮地大聲吼道:“大將軍,好啊,這一仗我們贏定了。”接著他飛身站起來,大步走到懸掛於大帳一側的地圖旁,“冀州軍士卒缺乏大戰經驗,這是事實,如果直接到中原作戰,傷亡必定巨大。但如果轉為內線作戰,我們可以依靠冀州境內的河道和城池布下一道道的防線,利用地形優勢給予敵人重創。這樣我們不但可以減少士卒們傷亡,保存實力,更能讓冀州士卒迅速變為精銳,為將來南下平定天下蓄積力量。”

麴義顯然對內線作戰做了很長時間的研究,他指著地圖,滔滔不絕地說了起來。

叛軍的攻擊策略不外乎三種,一是合兵一處,長驅直入。一是兵分三路,兩翼為輔,中路進攻。一是兵分多路,齊頭並進。依照這三種攻擊辦法,麴義一一設計了破敵之策。

“只要大將軍下令,冀州軍可以在黃河北岸阻擊叛軍渡河,一直到百萬人口全部撤離完畢為止。”麴義拱手說道,“請大將軍即刻下令。”

李弘搖了搖手。“我已經急奏朝廷,再等等。”

“急奏朝廷?”麴義濃眉一皺,十分不滿地說道,“你是大司馬大將軍,位列三公之上,有兵事上的全部決策權。這種事你一句話就行了,為什麽還要急奏朝廷浪費時間?”

“正因為我是大司馬大將軍,我才要急奏朝廷。”李弘平靜地說道,“現在天子和朝廷在晉陽,河北軍政雖然還是我主掌,但河北是大漢的河北,河北要聽天子和朝廷的。”李弘看看大帳中的文武大吏,鄭重說道,“今天這一仗不僅僅關系到河北的存亡,更關系到大漢社稷的存亡,所以這種大事必須要奏請天子和朝廷。必須要上下齊心,必須要集結大漢所有的力量。僅靠一個河北,是拯救不了大漢的。將來,如果我不在了,你們也要牢記這一點,河北是大漢的河北,河北是為大漢而戰,你們是大漢的臣子,你們要為大漢而戰。”

四月上,晉陽。

長公主於深夜時分接到了大司馬大將軍的急奏。她立即傳詔公卿大臣,連夜進宮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