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4章.破釜沉舟 第24節(第2/5頁)

麴義臉色一沉,“魏大人,你到底是太傅大人的長史,還是公孫瓚的長史?幽州到底是太傅大人說了算還是公孫瓚說了算?你說太傅大人沒有被公孫瓚挾持,那什麽情況下才叫挾持?難道公孫瓚把太傅大人軟禁在府衙內才叫挾持嗎?”

魏攸啞口無言。

“你回去告訴太傅大人,大將軍和北疆軍一定會把他救出來。最早今年下雪之前,最遲明年春天,太傅大人一定能安然無恙地回到邯鄲。”

“回邯鄲?”魏攸略微吃驚地反問了一句,“太傅大人到邯鄲?太傅大人主掌幽州軍政……”

“如今大將軍督領六州四郡,這六州也包指幽州。幽州牧這個職務,從天子拜封大將軍督領六州四郡開始,就已經撤消了。”

魏攸不再說話。他現在什麽都清楚了,大將軍要的是幽州。不管公孫瓚是否再攻龍湊,北疆軍都會找個借口殺進幽州。只不過今天這個借口非常適合,非常冠冕堂皇而已。

太傅大人掌控著幽州軍政,他又不能控制公孫瓚,這兩件事都嚴重阻礙了大將軍的王霸之業。大將軍為了自己的大業,或者也叫中興大業,他不但要殺公孫瓚,還要把太傅大人趕走。李弘不再是昔日那個盧龍塞的悍將,而是大漢的大將軍了,一切都變了。

麴義沒有給太傅大人寫回書,魏攸也沒有討要回書,兩人拱手作別。

十一月上,在麴義的勸說下,範陽城內的兩千守軍投降。

北疆大軍隨即全部集結於巨馬水,向對岸幽州軍展開了猛烈攻擊。

公孫瓚心急如焚,連夜趕到薊城,向劉虞討要援兵。

劉虞此刻心灰意冷。李弘攻打幽州的本意,他已經估測到大半。上次馬日磾、袁滂來,就直言不諱地對自己說過,請自己從大局出發,從中興社稷出發,盡早讓出幽州,以便大將軍迅速穩定河北,發展實力。馬日磾和袁滂甚至還邀請自己一起去冀州,共同修訂國策。今天的局面需要武人征伐天下,士人治理州郡,兩者之間要涇渭分明,齊心協力,這樣社稷才有中興的希望。

然而,劉虞拒絕了,原因很多。主要原因還是擔心李弘會變成第二個危害社稷的董卓。如果李弘真的變得不可救藥的叛逆,自己倚仗手中的武力,還可以牽制和打擊李弘。另外,他還想保住自己的性命,他顧惜自己的性命,他擔心將來回朝,被天子借口皇統的事誅滅了自己的九族。還有就是擔心公孫瓚,劉虞擔心公孫瓚趁機占據幽州,禍及幽州百姓。公孫瓚對胡人的血腥殺戮實在讓他無法接受。

劉虞不明白,李弘為什麽對公孫瓚那麽好?從當年幽州平叛開始,李弘就姑息養奸。如果那時依照自己的建議,趁機把公孫瓚趕出幽州,幽州哪會有今日的危局?一想到此事,劉虞就氣不打一處來。李弘的“義氣”和毫無節制的縱容把幽州害苦了。現在李弘自食惡果,掉過頭來打公孫瓚,打幽州,何苦來哉?

李弘既然打到幽州來了,而且還顧惜自己這個故主之情,找了個非常好的理由,那自己也只能順著這個台階下了。目前從中興社稷的大局出發,從幽州的穩定出發,幽州必須讓給李弘。再這樣堅持下去,對自己,對幽州,對社稷都沒有好處。以李弘和北疆軍的驍勇,幽州是守不住的。至於李弘將來如何變化,公孫瓚的出路在哪裏,自己都不管了。只要幽州上百萬的百姓能吃飽穿暖,能活下去,自己死了也值了。

劉虞一口回絕了公孫瓚,“我絕不征調屯田兵,我絕不和朝廷的軍隊打仗。”

公孫瓚百般勸說,用種種事例來證明李弘是大漢的叛逆,希望太傅大人能高舉平叛的大旗,集結幽州各郡的力量,擊敗李弘,保住幽州。

劉虞嚴詞拒絕。公孫瓚無奈之下,只好躬身說道:“既然太傅大人一定要放棄幽州,那我只好對不起大人了。”

公孫範率領鐵騎進駐薊城,包圍了幽州府,把劉虞和幽州府的從事掾屬全部軟禁了起來。

公孫瓚假借劉虞之名,緊急征調五萬屯田兵,打開了幽州府武庫,並從漁陽、右北平、廣陽三郡緊急調拔糧草軍械。

關靖建議公孫瓚以劉虞之名,從遼西和遼東征調烏丸鐵騎參戰。公孫瓚猶豫不決。這些烏丸人和自己有仇,一旦發現劉虞被自己挾持,很可能臨陣倒戈。還有,這次烏丸人如果知道對陣的又是李弘和北疆軍,未必敢來。

關靖說,不防一萬就防萬一。假如我們打敗了,退路就是遼西、遼東。所以必須要趁此機會和這些烏丸人改善關系,免得將來陷入困境。我們征調歸征調,送禮歸送禮,他們來不來是他們的事。不過以大人往日的威名,我諒他們不敢不來。另外,要派人事先告知遼東太守公孫度,讓他盡快做好應戰準備,以防北疆軍一直殺到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