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4章.破釜沉舟 第14節(第4/7頁)

但兩人看完李弘準備大力整頓冀州土地兼並問題的設想後,臉色就比較難看了。兩人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覷,神色極為緊張。

“大將軍太著急了。冀州不是北疆,冀州的門閥富豪和北疆的門閥富豪也不是一回事。大將軍這個辦法如果張榜公布,強行開始實施,冀州馬上就會亂。”李瑋把手上的書信放到案幾上,憂心如焚,“鮮於大人,我親自到冀州去一趟,當面勸勸大將軍,這個辦法太急了,會激怒冀州的門閥富豪。”

“還是我去吧。”鮮於輔搖手道,“筱嵐馬上就要生孩子,你不能走。北疆的政事比兵事重要,你留下來主持大局為好。”

“你不能走。”李瑋連連搖手,“現在大漠、關西、冀州都有戰事,糧草輜重全靠你一個人安排調度,大人萬萬不可離開晉陽。”

鮮於輔猶豫不決,“這樣吧。我立即到晉陽城,和趙老大人商量商量。”

李瑋憂心忡忡地回到軍帳。筱嵐挺著個大肚子,非常安逸地斜躺在榻上,正在翻看書卷。

“你怎麽了,悶悶不樂的?”筱嵐放下文卷,笑著問道,“關中又出事了?”

“不是關中,是冀州。”李瑋坐到筱嵐身邊,握著她的小手,小心翼翼地說道,“我想去一趟冀州,不知道……”

筱嵐笑容一僵,非常吃驚地問道:“這個時候,你去冀州?大將軍出了什麽事嗎?北疆的穩定對大將軍來說,是重中之重啊。”

“大將軍給冀州的流民逼急了,他要象過去在西涼肅貪一樣在冀州掀起一場更大的搶地風暴。”

“搶地?”筱嵐用力握住李瑋的大手,“大將軍要怎麽搶地?殺人嗎?”

“和殺人差不多。”李瑋苦笑著對筱嵐做了一番解釋。

大將軍為了讓流民有地種,打算清理冀州土地。

朝廷為了防止土地兼並,幾次修訂大漢律。依照大漢律,不同身份、不同官爵的人,擁有的土地數量有個最高限額。超過這個限額,就要課以重賦。如果不如實上報自家所擁有的土地數量或者幹脆隱瞞不報、少報,偷漏重賦,就是違律,要依律治罪。罪刑輕的,則沒收超過限額的土地,罰交數倍的重賦:罪刑重的,則抄沒財產;更重的,就要殺頭了。

本朝這幾十年來,土地兼並問題非常嚴重,為了逃避重賦,門閥富豪們都隱瞞不報超過限額的土地數量,結果造成朝廷賦稅日益減少。朝廷為了增加賦稅收入,於是把這個土地限額改了又改。朝廷希望各地門閥富豪們給點面子,好歹給國庫裏繳一點,朝廷也要花錢啊,但門閥富豪們根本不給朝廷面子。朝廷改得越多,賦稅就繳得越少,嚇得朝廷不敢再改了。

冀州權貴多,門閥多,富豪多,土地多,土地兼並泛濫成災,流民數量居各州之最。

當年張角之所以選擇在冀州率領黃巾軍起事,就是因為冀州流民最多,有相當的流民基礎。早年黃巾軍起事的幾個地方,都是土地兼並最嚴重,流民最多的地方。比如穎川、南陽兩郡,也是如此。

大將軍現在要老賬新帳一把算。

冀州諸府裏都有各郡門閥富豪們自己上報的土地數量,府衙就按這個土地數量征繳賦稅。大將軍打算派人拿著這個原始憑據,到各郡各縣去清理土地。

你說你家只有一百畝地,那好,你把你家一百畝地拿去,剩下的是無主地,無主地都是朝廷的。你說這幾年家裏又新買了土地,那好,你把地契拿出來,哪一年買的,該上繳多少賦,立即補齊。否則,不但土地沒收,財產充公,連人都抓走。願意補繳賦稅的,還要依律罰賦,否則,土地沒收,財產充公。當然,人就不抓了。如果家中土地超過限額的,不但要補繳賦稅,罰繳賦稅,最後超額的土地還要沒收。

總之,大將軍一手拿著大漢律,一手拿著原始憑據,逮誰誰倒黴。在冀州那個地方,只要是家裏有田產的,都隱瞞真實的土地數量,這已經成為一條不成文的規矩了。其實,就算你想報真實的數據,府衙也不讓你報。你把賦稅都上繳國庫了,他這個管事的掾屬吃屁拉風去啊。所以大將軍這一抓,冀州就徹底亂了,估計到時候不是府衙整體癱瘓的問題,而是連看城門的守吏都沒有了。家裏有田產的就等著倒黴吧。

筱嵐在北疆主持過多年的政事,對此事一清二楚。

不過北疆不像冀州。北疆窮,胡人頻繁入侵,人都跑光了,相對來說,地還是比較多的,否則哪來許多荒蕪的土地分給流民屯田?北疆人少,門閥富豪也少,這些門閥富豪雖然地多,但找不到人種。就算種了,收成也不能和冀州那等肥沃的土地相提並論。所以北疆十六郡,除了河東,其它地方的土地兼並問題還在人們的容忍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