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3章.狂風暴雨 第3節(第2/4頁)

李弘心裏一沉,急忙問道:“戰局再起變化?”

張燕苦笑道:“我特意趕到癭陶城來迎接大將軍,就是因為冀州戰局一變再變。目前形勢對我們非常不利。”

去年十二月底,張燕率五萬大軍趕到了巨鹿郡的巨鹿城。

張燕自始至終沒有放棄對黑山黃巾軍的招撫,他不斷派人上山遊說黃巾軍各部首領。去年一年,黃巾軍遭到了重創,先是白繞戰死濮陽,接著徐和,吳霸又在東光大敗,這沉重打擊了黃巾軍的士氣。一部分黑山黃巾軍首領對前途比較悲觀,於是帶著人馬到邯鄲受撫了。

一位地位較高的黃巾軍首領告訴張燕,由於冀州即將爆發大戰,於毒和眭固打算再次南下兗州會合司馬俱,二次北上攻打冀州。今年冀州形勢和去年明顯不同。北疆軍,幽州軍和冀州軍對壘於甘陵國,李弘、公孫瓚和袁紹要為冀州的歸屬激烈搏殺。大戰過後,三方傷痕累累,黃巾軍可以漁翁得利,趁機北上占據河北之地為發展根基。

張燕聞訊後,急忙派出斥候密切注視黑山黃巾軍的動向。正月底,於毒、眭固集結了近十萬黃巾軍向魏郡的東南方向攻擊。由於袁紹的大軍被公孫瓚牽制,無法回援阻擊,眼睜睜地看著黃巾軍占據了黎陽。

“二月下到三月初,黃河要解凍開河。黃巾軍將順利渡河進入兗州東郡,和司馬俱會合。”張燕說道,“如果我們在三月前後集中全部兵力擊敗了公孫瓚,隨即面臨一個難題,我們是繼續追殺公孫瓚,任由黃巾軍渡河北上,還是放棄追殺公孫瓚,轉而和黃巾軍交戰?”

無論北疆軍繼續追殺公孫瓚還是攻擊黃巾軍,都面臨腹背受敵,兩面作戰的艱難處境。這個時候如果袁紹趁火打劫,北疆軍就要三面受敵,形勢將非常危急。

張燕擔心的不是打仗。打仗,對北疆軍來說,不是什麽難事,比這更難打的仗都打了。張燕擔心的是冀州的郡縣和百姓。這仗一打,烽火連天,冀州十有八九要毀了,冀州百姓也要遭殃。北疆急需一個穩定、富裕、完整的冀州,而不是一片廢墟,幾百萬無家可歸的流民。

李弘拒絕了當地官吏的邀請,於城外紮下大營。他和張燕商討了很長時間,兩人一致認為袁紹故意給黑山黃巾軍讓出南下的道路,其目的就是為了誘使黃巾軍北上打冀州,繼而摧毀冀州。

“袁紹不是在拯救社稷,而是在敗亡社稷。”李弘憤怒地說道,“袁紹是條忘恩負義的狼。大漢國給了他袁家無數的榮耀和富貴,他不感恩圖叔,忠心報國,卻做出這種喪盡天良的事。”

張燕冷笑道:“在他的眼裏,敗亡社稷的是你,禍亂國家的也是你,你就是一頭血腥殘忍的豹子,他恨不得把你剝皮抽筋。冀州算什麽?數百萬冀州百姓又算什麽?和大漢社稷比起來,和大漢五千萬生靈比起來,這一州之地,幾百萬口性命,算個屁啊。”

“這大概就是士人所謂的‘舍小利而顧大利’吧?”李弘嘲諷道,“早在袁紹舉兵討董的時候,他就這麽說了。”

“我看,這個‘大利’不是我大漢之利,而是他袁紹之利。”張燕恨恨說道,“殺了此人,天下可安。”

“殺袁紹?”李弘想了想,又看看張燕,“你的意思是……”

“先聯公孫瓚殺了袁紹,然後再擋住黃巾軍的北上。”張燕大聲說道,“我們寧願和公孫瓚平分冀州,也不願親手毀了冀州。”

李弘頓時明白了張燕的心思。張燕親自趕到癭陶城來迎接自己,說到底,還是為了黃巾軍的利益。張燕不願意看到黃巾軍自相殘殺。

如果按既定策略進行攻擊,四月前後,北疆軍勢必要兩線作戰。一部分軍隊要和渡河北上的黃巾軍展開激烈交鋒。雖然李弘答應過張燕和黃巾系將領,絕對不讓他們去攻打黃巾軍,但在黃巾軍主動攻擊他們的情況下,這個承諾就沒有意義了。不打也得打,否則就被黃巾軍殺了。

李弘和公孫瓚如果言和,冀州沒有大戰,黃巾軍無機可趁,自然不會北上。這時黑山黃巾軍和青州黃巾軍為了生存,只好以泰山為中心,打下一片地盤。兩支黃巾軍會合後,實力大增,生存絕對不會有問題。

此計符合黃巾軍的利益,也符合公孫瓚的利益,但損害了朝廷的利益,損害了北疆的利益,無助於拯救社稷的大業。

黃巾軍沒有了北上奪取冀州的指望,只好一心一意在兗、青、徐一帶求發展,實力會越來越大。公孫瓚得到了鞏固實力的時間和地盤,將來絕不會滿足於半個冀州。袁紹更不能殺,袁紹一死,袁閥的分裂也就不存在了,袁紹的實力隨即歸了袁術。袁術一人獨大,這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