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2章 如臨深淵 第11節(第3/3頁)

古文經學已經產生了大約兩百多年,而古文經學的發展,正是王莽篡漢、社稷動蕩的一段時間。古文經學發展非常快,後來今文經學為了維護皇權,和古文經學明爭暗鬥,到孝章皇帝的白虎觀大議時,到達頂峰。此後,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的爭論迅速轉化為朝堂上皇權和相權的爭鬥。一百多年來的事實證明,這也是大漢國開始迅速走向沒落的開始。

到了孝桓皇帝、孝靈皇帝朝,皇權和相權的爭鬥變得血腥而殘酷。兩次黨錮之禍讓士人遭到了沉重的打擊,但同時也摧毀了一部分士人對皇權的膜拜和尊奉,堅定了另外一部分士人用武力改制的決心。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的洛陽之亂,給士人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和平改制的機會,但這個絕佳的機會稍縱即逝,董卓的突然出現徹底擊碎了士人們幾百年的夢想。他們憤怒了,悍然反擊,終於導致了這場傾覆社稷的浩劫。

今天的事實是,董卓挾持天子,占據關中之利,時間拖得越久,擊敗的難度就越大。袁紹、袁術、韓馥等州郡大吏因為種種原因被逼到了絕路,如今只有破後而立一途,所以他們幹脆下定決心把社稷推倒重來,重建大漢江山。天下大亂,給了黃巾軍東山再起的機會,鋪天蓋地的黃巾軍橫掃州郡,無人可擋。沒有了強大的朝廷和統一的指揮,這場叛亂的平定成了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大漢崩潰的浩劫終於不可避免的到來了。

我該如何選擇。

“我如果答應了,算不算背叛先帝?”李弘問道。

趙岐搖搖頭,“只要大漢社稷在,只要劉氏子孫世世代代為大漢的皇帝,大將軍就算實現了對先帝的承諾,沒有辜負先帝的重托。”

李弘猶豫良久,又問道:“天子怎麽辦?”

“改制沒有完成,大將軍就不能勤王。”趙岐斷然說道,“這是大將軍對朝廷的承諾,也是朝廷支持大將軍主掌權柄,中興社稷的條件。”

李弘非常吃驚地問道:“老大人,朝廷先前制定的振興之策不是這樣,太傅大人……”

“太傅大人和我們都沒有對你說。”趙岐打斷李弘的話說道,“因為大將軍執掌兵權,和改制的事暫時沒有關系。打下洛陽後,我們自然會對大將軍詳細解說此事。”

“我們一直尊奉當今天子,牢牢占據了大義。”李瑋解釋道,“但天子久在叛逆之手,威信全無,將來回朝後,肯定要禪讓退位,這是大漢不成文的法規,所以……”

李弘霎時明白了。他覺得自己真的是一個白癡,一個除了打仗什麽都不懂的白癡。

李弘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