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2章 如臨深淵 第10節(第3/3頁)

孝宣皇帝重視《榖梁春秋》,因為它有利於加強宗法禮儀的控制力量,可以糾正《公羊春秋》學片面強調法治所引起的弊病,適應了當時“稽古禮文”的要求。所以石渠閣經議的結果,就是《禮》學和禮治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大戴和小戴《禮記》,就編成並盛行於這一時期。

石渠閣會議使孝宣皇帝的權威變成了經學的權威,經學的學術觀點隨即變成了國家的最高律法。於是“以德治國”成為制定國策的基礎,“臣事君以忠”,皇權至上,相權就此被徹底剝奪。

孝宣皇帝時有“石渠閣之議”,孝章皇帝時有“白虎觀之議”,這是本朝經學的盛事,李弘一清二楚。但他不知道這經學竟然決定著國策的制定,決定著國家的命運,決定著社稷的興亡。

李弘躬身受教,輕聲問道:“老大人到底要對我說什麽?”

“一是官學。自孝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劉歆作《移讓太常博士書》,要求立古文經學為官學之後,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開始爭鬥,至今已有近兩百年。這兩百年來的事實證明,今文經學是禍國之學,應該立即予以廢除,官學改為古文經學。”

“二是國策。朝廷要立即以儒法兼融、德主刑輔為制定國策的基礎,大量修改既定國策。”

“三是官制。皇權和相權必須分開,皇室和朝廷必須分開,否則,社稷振興無望。”

趙岐看看神情凝重的李弘,鄭重問道:“大將軍能否承擔起中興社稷之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