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章.危機四伏 第1節(第3/13頁)

令狐邵說,袁紹也好,討董大軍的其他官員也好,背後的目的太明顯了,討董就討董,還廢黜什麽天子,搞什麽貽笑大方的“承制”,誰信?他們騙誰?騙他們自己罷了。說到底,還不是為了權柄?要權柄幹什麽?還不是為了自己宗族、門閥的利益?犧牲我們,成全別人,這麽白癡的事誰做?他們騎虎難下了,就把公主騙到了北疆,想以先帝來壓你,大人可千萬不要上這個當。

王柔說,大人現在不要出兵,最好是兩不得罪。董卓手上有天子,權勢大,大人要利用這個機會和他搞好關系,多撈點實惠。袁紹和各地州郡控制著糧食,大人也利用這個機會和他虛與委蛇,爭取以最快速度遷出災民,多購糧食。

李弘想了一下,說道:“要做到這一點,兩不得罪根本不行。”他停了一下,問道:“你們看,三方制衡之策如何?”

王柔和令狐邵、郭策相視而笑,王柔高興地說道:“我們正有此意。在北疆,我們和大人是同生共死的命運。只要北疆興,大人和我們都能從中獲益。”

李弘聞言大喜。在北疆,最大的門閥就是王家,王家分為祁縣和晉陽兩支。祁縣王家最出名的司徒王允,現在的家主是王允的哥哥。晉陽王家是王柔和王澤兄弟。王柔過去做過左中郎將,而王澤現在是代郡太守。令狐門閥、郭氏門閥和王氏門閥都有姻親關系,如果此三家都能支持自己,北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官吏站在自己一邊。

“大人如果要實施三方制衡之策,目前最重要的是向京畿和冀州兩地回遷災民,大量購買糧食,迅速穩定北疆,從而獲得足夠的制衡時間。”郭策說道,“錢我們不愁,北疆已經擁有了鑄錢權,糧食我們也可以買到,只要我們出面,冀州的糧食將源源不斷地送進北疆。現在的關鍵是……”

“我知道,我正在想辦法逼走董卓,強迫韓馥借讓郡縣。”李弘點頭道,“但我現在需要的是北疆諸府接受制衡之策,以便讓我有恰當的借口拒絕公主的督請。如果天天像這樣吵來吵去,不但北疆諸府官吏無所適從,也會影響到北疆大軍的士氣。”

“這事並不難做。”王柔笑道,“三個辦法。一是讓北疆各地州郡的官吏上書公主,誓死保住北疆。二是鼓動晉陽大學堂的諸生們聲討袁紹的‘承制’之舉,以捍衛當今天子的皇統地位。我們要讓公主知道,袁紹和討董大軍的真正目的不是振興社稷,而是毀滅社稷。第三嘛,當然是由我們門閥出面了。我們和河東的衛閥、範閥、杜閥,還有徐陵、麹忠等人一起出面向公主勸諫。北疆倒了,我們的損失怎麽辦?朝廷會補嗎?現在我們實力不濟,勤王不但毀了北疆,還有可能毀了大漢,如果等到北疆大興了,那時驃騎大將軍坐擁十萬雄兵,糧餉充足,不要說勤王了,就是中興社稷也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嘛。”

李弘連連點頭,隨即和三人商談具體的應對之策。

**

第二天,李弘登門拜望了壯節侯傅燮的夫人。傅燮的兒子傅幹已經十六了,長得高大英武。李弘對傅夫人說,彥才不小了,跟著王先生讀了幾年的書,也應該學以致用了。我看,就到馳騁大將軍府任職吧。傅夫人自是感激不盡,傅幹也非常高興,告別母親,背著行囊跟在李弘後面走了。

李弘離開晉陽前,到懸甕山晉陽大學堂去了一趟。一來拜望大祭酒王剪先生,二來傅幹也要向老師告辭,最後一件事就是替龐德定下來娶親的日子。李弘說,我還有一件事,不知先生能不能幫我解決?王剪說,只要不是打仗,我大概就能幫幫忙。李弘說,這幾年北疆打了不少仗,傷兵很多,許多人無家可歸,一直滯留在龍山,我很想為他們找條活路。現在各地郡縣的人口猛增,亭長、裏長和鄉長非常少,我打算讓他們到各地去任職。他們對我大漢的忠誠絕對沒有問題,只是缺乏識文斷字的能力,所以,我想請先生派一批弟子到龍山大營去教這些傷兵識字,不知先生能不能幫忙?

王剪高興地說道:“大人想得周到啊。我明天就派一百名弟子到龍山去。”

“這主意是襄楷大師出的。”李弘笑道,“前段時間他給我寫了封信,說他在各地傳教治病時,發現很多的地方缺少亭長、裏長,滋事打架的事屢禁不絕,很混亂,於是他就給我出了這麽個主意。等他從黑山回來了,我要好好謝謝他。”

王剪搖頭嘆道:“襄楷大師大概不會回來了。”

“為什麽?”李弘奇怪地問道。

“自從古文經學改為官學後,今文經學的儒士對我們攻擊得非常厲害,尤其是對北疆的治理之策,頗有非議,認為大人奉行的法家學旨,完全悖離了儒學重禮輕法之道。”王剪說道,“襄楷大師對此非常不滿,於是出面駁斥。襄楷大師奉行的是黃老之學,認為天下應該以無為而治,兼用墨家‘尚賢、尚同’等治策,這和我們主張的儒法兼融之策頗有想通之處,但他遭到了今、古文經學儒士的一致攻擊。襄楷大師於是拂袖而去,暢遊天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