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2章.日蝕蒼黃 第19節(第3/4頁)

“制衡一旦被打破,我們的首要目標就是奪取洛陽。”朱穆興奮地說道,“洛陽居天下之中,合天下之全勢。只要洛陽在手,則社稷恢復在望。”

為了先穩住董卓,李弘命令揚武將軍楊鳳急速趕到河東,起一萬屯田兵南渡黃河進入洛陽。李弘的意思是要楊鳳盡可能向董卓要求駐防於北邙山和黃河一帶,以阻止袁紹和王匡的大軍攻擊洛陽。同時,李弘命令鎮軍將軍麴義率兩萬大軍離開晉陽開赴上黨的壺關,威脅冀州。

折沖將軍玉石、虎烈將軍顏良也同期南下,各自領五千屯田兵占據蒲坂津、風陵渡和茅津三個渡口。李弘說,不要看人少,要看看帶兵的是多大的官。兩個將軍在河東,我倒要看看董卓還想胡鬧些什麽。同時,李弘急書揚烈中郎將楊明,命令他率三千鐵騎南下趕到長城要塞,遊戈於馮翊郡境內,威脅長安。

李弘命令監禦史陳好立即羈押西河太守崔均、河東太守王瀚、上黨太守楊奇。陳好問,什麽罪名?李弘說,什麽罪名都沒有,你把他們請到晉陽大學堂授學去,暫時讓他們不要露頭了。三個府衙的事務暫時由他們的長史負責。

李弘命令計曹掾鄭演立即到冀州拜會袁紹和韓馥,向他們催要錢糧。既然打仗有錢,那為什麽賑濟北疆的錢就沒有?李弘說,隱川,你到冀州後見機而行。你不但要把錢糧給我要回來,還要把回遷民夫和災民的事解決了。這兩件事如果遲遲不解決,我就主動打他們。鄭演躬身領命。鄭演是揚州會稽人,是李瑋在洛陽征募的儒士,二十多歲,文質彬彬的很俊雅,一口洛陽話非常地道,幾乎聽不出揚州人的口音。

李弘急書董卓,勸告他不要再在京畿一帶大肆搜刮了,適可而止吧。遷都的事,更要緩一緩,這事極其耗費錢財,對大人有百害而無一利。另外,大人把百姓變成流民,把流民趕到河東,這對北疆又什麽好處?河東流民成災,我需要抽調兵力駐防各地,這會影響到兵力的調派。春耕的時間也快到了,大人把百姓都趕走了,誰去種地?不種地,大人的錢糧從哪來?

李弘安排好了諸事之後,笑著問朱穆道:“公定,你看我應該什麽時候南下?”

“大人不要急著南下。”朱穆笑道,“大人留在雲中,說明大人對此事的態度還沒有最後明確。這對他們而言,是一個相當大的震懾。我先到晉陽去,如果事情的發展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大人再南下也不遲。”

大漢國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

二月上,洛陽。

太尉黃琬和司徒楊彪主持遷都,兩人敷衍了事,半個多月了,連用於搬遷的馬車和民夫都沒有征集齊備。而太仆王允倒是雷厲風行,他拉著太常馬日磾、光祿大夫蔡邕兩人,指揮門生弟子把雲台的各種典籍全部打包裝箱,唯恐書籍遭災。

乙亥日(二月初五),相國董卓以北疆有雪災,天顯災異為借口,上奏天子免除太尉黃琬、司徒楊彪的職務。天子詔準,隨即拜光祿勛趙謙為太尉、太仆王允為司徒。

漢安都護皇甫鴻聽說父親下獄,匆忙趕回京城。他和董卓在西疆戍邊多年,交情非常好。董卓看他回來了,非常高興,立即拜他為虎賁中郎將,統領南軍衛戍皇宮。皇甫鴻拜謝了董卓,接著為自己的父親求情。董卓說,堅壽啊,你我多年的朋友,於情於理,我都不會為難你父親的。董卓立即上書天子,舉薦皇甫嵩為禦史中丞。天子詔準,命令皇甫嵩帶著禦史台所有官員文卷先行遷到長安去。

王允替黃琬和楊彪求情,說搬遷一事還需兩位老臣出力。兩位老臣在京師的影響力很大,如果他們主動搬遷,會極大地促進搬遷速度。董卓同意,奏請天子拜兩人為光祿大夫。

這時,河東屯田兵開始集結,玉石、楊鳳、顏良三位將軍一同南下的消息也傳到了京師。北疆大軍終於要南下洛陽拱衛京畿了,這讓洛陽城的緊張氣氛頓時緩和下來,搬遷的事隨即流於形式。

董卓看了驃騎大將軍李弘的急書後,大為高興,立即回書一封,催促他盡快到河東主持平叛。

二月上,河內郡郡治懷城。

袁紹聞北疆大軍紛紛出動,匆忙召集掾屬商議對策。

弘農王的“承制詔書”雖然給了袁紹指揮聯軍的借口,但這是袁隗犧牲自己的性命換來的。袁隗的目的是要逼迫聯軍高舉正義大旗盡早結盟,以便向洛陽快速推進,從而讓驃騎大將軍盡早南下,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大大出乎士人們的預料。驃騎大將軍的大軍是南下了,但矛頭對準的卻是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