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2章.日蝕蒼黃 第19節(第2/4頁)

李弘看完這封信後,急忙召集朱穆、田疇、余鵬、尹思、玉石、楊鳳、趙雲、顏良等人商議。

“皇甫大人這是何意?士人舉兵討董雖然叛亂在先,但董卓隨後倒行逆施,犯下種種罪行也是事實。這個時候,我們怎麽能公開說士人是叛亂?難道皇甫大人的意恩是要我遵從聖旨,聯合董卓出兵平叛?”余鵬詫異地問道,“北疆不要了?”

“你們注意到沒有,皇甫大人這句話最關鍵。”田疇說道。“皇權衰落,士人叛亂,最後必將演變成爭霸之戰。現在起兵討伐董卓的有十九個州郡大員,如果我們的制衡之策成功,這十九個州郡大員考慮到自己將來的命運,他們會怎麽做?會持續抱成一團嗎?這顯然不可能。皇甫大人看得遠,我們的制衡之策雖然可以暫保大漢穩定,但同時也埋下了摧毀大漢的禍根。各地州郡一旦陷入混戰,大漢也就名存實亡了,而始作俑者就是大人。”

“還有一句話。”尹思指著書簡說道,“平息叛亂,皇甫大人的意思是平息叛亂,而不是出兵剿滅叛亂。也就是說,大人進駐洛陽後,先振皇權,然後安撫各州郡,將這場戰禍消洱於無形。皇甫大人的這個辦法目前看起來雖然比較穩妥,但前提是我們必須放棄北疆。所謂放棄北疆其實也就是暫時放棄對大漠的控制,放棄北疆屯田和數百萬災民,這個代價對我們來說的確太大了一點,幾年來的奮鬥和征戰幾乎盡數化為烏有。不過北疆和大漢社稷比起來,的確不算什麽。成大事者,必須要做到廢私立公,舍小利顧大利,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北疆不能放棄。”楊鳳一拳砸到案幾上,大聲吼道,“北疆絕不能放棄。”

“如果不放棄,將來天下大亂,北疆也未必能保住。”田疇小聲說道。

“大人先是抗旨不遵拒絕南下,然後又無法掌控制衡,最後導致社稷崩裂。”尹思心有余悸地看著李弘,小心翼翼地說道,“大人,這亡國之罪,最後可都是你一個人的。”

李弘背著雙手,圍著火盆慢慢踱步。

審配說的制衡是外制,皇甫嵩說的制衡是內制。從洛陽之外制衡天下,雖然控制權勢平衡的難度非常大,但對北疆的危險性卻最小,而在朝堂上制衡,雖然控制權勢平衡的難度小,但對北疆的危害卻無法估量。至於兩種制衡的後果,顯然皇甫嵩說的更加準確些,而審配就避重就輕了,他根本沒有談到董卓勢弱和士人分裂的後果。審配說,制衡被打破的時候,北疆已經度過了危機,可以扶持天子重歸洛陽,重振大漢社稷了。審配沒有說實話。如果按照皇甫嵩的說法,士人討董演變成士人爭霸,那麽最有可能奪取天下的就是袁紹。袁紹勢大,董卓勢弱,那時自己要麽乖乖地待在北疆,要麽和袁紹爭霸。總之,天子是可有可無了,皇權是徹底沒有了,生靈是塗炭了,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自己。

皇甫嵩也隱瞞了一件事。自己率軍南下,洛陽是保住了,當前的危局也解決了,董卓的權柄被削弱了,各地起兵討董的士人也解散了,但北疆卻亂了。北疆大亂的後果是什麽?首先自己要承擔責任,其次自己要率軍北上平叛。總之自己無論怎麽做,最後倒黴的都是北疆,都是北疆的百姓和將士。

李弘冷笑,“他們先是算計董卓,現在竟然連我也算計上了……”李弘恨恨地罵了兩句。

要想壓制董卓,至少需要十五萬到二十萬兵力,也就說,只有放棄北疆邊郡,把長城以北的大軍全部征調回來。舍小利顧大利?我做不到,我絕對做不到。正如審配說的,我只是一個武人,我不懂治國,我無法舍棄北疆。

皇甫大人說了,大漢有今日之禍,不是因為董卓,也不是因為士人,而是因為皇權衰落。皇權衰落的原因不是董卓造成的,也不是士人造成的,更不是黃巾軍造成的,而是大漢皇帝自己造成的。我有多大的本事能讓天子威臨天下?我連北疆百姓的吃喝都解決不了,還能拯救大漢社稷,扶持天子?我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的事,我沒能力做的事我堅決不做。

“力保北疆不失。”李弘斷然說道。

力保北疆不失那就要維持三方權勢的平衡。

司馬朱穆隨即提出了具體的制衡之策。對董卓一方先扶後抑,先幫助董卓以威脅士人,分化士人,然後以壓制董卓為條件要挾冀州立即調撥錢糧。對士人一方先棄後保。先威脅打擊士人,得了冀州的錢糧後,轉而幫助士人逼迫董卓退出洛陽。待危機緩解後,三方再商議洛陽的出路。這時就是拖,無限制的拖,一直拖到制衡被打破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