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2章.日蝕蒼黃 第14節(第2/4頁)

“速速擬旨奏請天子,征召驃騎大將軍南下平叛。”

十二月下,由於臨近年關,京畿一帶的人流驟然增大,董卓隨即下令解除洛陽的戒嚴,命令京畿八關大開城門,任由百姓進出。

董卓在朝議上放言道:“我大漢四百年基業,歷經了無數坎坷和磨難,但我大漢社稷至今依舊毫發未損,穩如磐石,憑關外那一幫奸臣逆子,數十萬叛軍,難道就能撼動我大漢社稷?我今天站在這裏告訴你們,即使我董卓死了,這大漢社稷還有驃騎大將軍衛護,驃騎大將軍死了,還有我大漢無數鐵血英豪為之奮戰。只要我大漢武人還有一口氣在,就絕不讓大漢社稷落於叛逆之手。”

“今天我下令打開京畿所有城門,直到正月十五。我倒要看看,我大漢的天空到底是藍的還是黑的?”

天子下旨,征召驃騎大將軍率軍南下平叛。

天子又下旨,罷免東郡太守橋瑁,並將其定為叛逆大罪,誅九族。接著天子又連下十八道聖旨送往各地州郡,嚴厲責斥後將軍袁術和其他十七位州郡長官不能明辨是非,聽信橋瑁構禍,竟然舉兵參予叛亂。天子明言,只要諸位州郡長官能迅速罷兵,急送賦稅入庫,獻請罪表,可免死罪。

這一天,禦史中丞許靖下朝後,匆匆棄印逃離洛陽。

同一天,太傅袁隗接到了皇甫嵩放棄兵權,到長安城籌建漢安都護府的消息。袁隗大驚失色,一時方寸大亂。

皇甫嵩屯兵扶風的槐裏城,距離長安城只有百裏。只要皇甫嵩起兵,以皇甫嵩的威望和用兵,長安即刻可下,潼關也是囊中之物。董卓失去了長安和西涼,退路盡絕,隨即就被各州郡大軍團團包圍於洛陽,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了,而這正是各州郡聯軍可以說服驃騎大將軍轉手對付董卓的關鍵所在。實力決定一切,董卓成了一只籠中的困獸,驃騎大將軍自然會做出最有利於大漢穩定的選擇。

“義真,你太糊塗了,你放棄的不是兩萬軍隊的兵權,而是大漢社稷啊。”

袁隗憂憤成疾,當天就臥床不起。袁隗躺在榻上想了很長時間,命人把尚書周毖請到了府邸。

“仲遠,你速速設法見到弘農王。”

阿閣位於南宮長秋宮附近,弘農王劉辯和王妃唐姬被監禁此處。

快過年了,尚書周毖奉天子旨,給弘農王送些絹帛衣食。弘農王雖然被監禁,但他畢竟久在皇宮,知道如何保命。而且他年少,好玩是天性,所以該吃的吃,該喝的喝,該玩的玩,人不但沒見瘦,反而長胖了。

弘農王問周毖,陛下還好嗎?你對陛下說一聲,過年了,如果允許,我想去看看他。

周毖跪在地上,神情悲淒,差一點就要痛哭流涕了。弘農王看到周毖臉上的淚水,想起這噩夢一般的幾個月,胖胖的小臉上漸漸露出了深深的恐懼,黯然魂傷。

“董卓擅權誤國,濫殺無辜,血腥殘暴,我大漢社稷傾覆在即了……”

“陛下天天膽戰心驚地活著,生命岌岌可危啊……”

弘農王嚇傻了,呆呆地站在遠處一句話也不敢說。

周毖抹抹眼淚,看看四下無人,急忙從懷裏掏出了一張寫滿字的黃綾,“今各地州郡正在關外集結兵馬,討伐董卓……”周毖隨即把現在的形勢三言兩語說了一遍,把那篇討董檄文也給弘農王詳細解釋了一下,說各州郡義兵打進洛陽後,將再立弘農王為帝,重振社稷。

“現在各州郡的兵馬暫時由渤海郡太守袁紹統領,但由於他官職較小,無法駕馭各地兵馬,所以迫切希望得到陛下賜封。”周毖說道,“為了討董順利,臣建議陛下以袁紹為車騎將軍,參隸尚書事,主掌國事,諸般事宜盡數托付車騎將軍承制而行。”

弘農王害怕極了,渾身上下不由自主地戰栗起來,頭皮一陣陣發麻。他覺得周毖不是在喊他陛下,而是在拿著把刀砍他的脖子。周毖把自己逼到了絕路,答應不答應其實都是一回事了。雖然自己可以不在這張黃綾上蓋上印信,但袁紹可以偽造,將來袁紹只要把這份詔書展開一讀,自己就死定了。

弘農王的淚水流了下來,他絕望地望著周毖,可憐巴巴地問道:“大人就不能留我一條性命嗎?”

周毖連連磕頭,淚水長流,傷心欲絕。

荀彧大步走進了司空府。

荀彧二十多歲,身高體瘦,白面短須,一張棱角分明而剛毅英俊的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清雅而略帶稍許孤傲。荀彧是少府屬官守宮令(守宮令是掌禦用紙、筆、墨、尚書財用諸物及封泥的官),他要辭職不幹了,特意來找叔父荀爽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