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2章.日蝕蒼黃 第8節(第2/5頁)

孝章皇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天子詔令太常、將、大夫、博士、議郎、郎官及諸生諸儒,會於白虎觀,講義五經同異,引讖緯以釋經。後令史臣班固撰集其事,寫成了《白虎通義》。《白虎通義》以今文經學為主,但亦兼采古文經說,其中大量征引讖緯。《白虎通義》是皇帝欽定的經學書,本朝儒生必學之經。所以本朝自白虎觀之議後,讖緯與今、古文經學迅速結合,而且在引征經典時,凡是有經有緯的,通常是先引讖緯,後再引經書。讖緯成為決定國事的本源。凡經說上的分歧,甚至國家的禮樂制度、征伐戰爭,都要以讖緯決斷,讖緯決定一切紛爭和猶豫不決的事情。

讖諱之學如日中天,盛極一時,至今不衰。

本朝儒士們對戳緯的態度和掌握讖緯之學的水平高下,早已成了儒士們是否忠誠於天子和朝廷,擁護大漢國策的準則,成了儒士們的才智和學術水平高下的判斷標準,成了儒士們在仕途上是加官進爵還是遭貶廢置的決定因素。過去,桓譚、尹敏兩位重臣就曾因為反對讖緯而遭到光武皇帝的貶黜。讖緯之學對大漢影響巨大,它擁有無與倫比的力量。

今文經學和讖緯幾乎已經合而為一,凡今文經學碩儒無一不是讖緯大家,而古文經學因為著重於章句訓詁,以經史釋義,從本質上排斥讖緯,所以一直受到今文學家的極力抨擊和貶斥。雖然馬融、蔡邕、許劭、荀爽、盧植等古經文學巨擘也研習今文經學,精通今古兩經,但他們依舊遭到了今文經學家的一致排擠和打擊。

張衡大人是古文經學家,他認為,讖緯之學對大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戕害,長此以往,必將動搖國家社稷。他說王莽、公孫述就是以讖緯禍國,造成國家飄零生靈塗炭。他還說國家每逢災患戰亂,天子和大臣們不是先考慮如何解決危機保護社稷和百姓,而是以讖緯之言欺騙百姓。自欺欺人,最後導致禍亂愈演愈烈國勢日衰。他對大漢軍隊每逢戰事不是整訓軍備積極應戰,而是先用讖緯蓍筮預測勝負結果一事尤為深惡痛絕。所以他要求禁絕圖讖,結果他的下場和過去的桓譚、尹敏兩位大人一樣,獲罪貶黜。

在今文經學為官學,為大漢學術主體的情況下,張衡大人形單影只,受到打擊自然是理所當然。

“真實的情況是不是和張衡大人說的一樣?他是不是因為自己是古文經學家,因為古今文之間的爭鬥而上書懇求天子禁絕讖緯?”司馬防搖搖頭,長嘆道,“事實上張衡大人說的是對的,但為什麽我大漢律法、我朝歷代皇帝都堅決主張以今文經學為官學?”

“王莽亂政時,他曾經下令征召精通天文、圖讖、鐘律、月令、兵法等天下異能之士,為其大量制造圖讖,將原先零星的讖語緯候,匯成篇籍,散布天下,說他受命代漢,妖言惑眾危害國家,大人還記的這事嗎?”司馬防問道。

董卓點點頭,若有所悟。

王莽以讖緯亂國,光武皇帝因讖緯得國。光武皇帝際會風雲,起兵角逐天下,借的就是《河圖赤符伏》的讖語,後來光武皇帝順從天意,成功中興了大漢。當時野心勃勃的公孫述也想假造一個讖語奪得江山,他以讖緯之言欺騙天下人,說自己才是繼漢而立的皇帝。讖緯這時成了居心叵測者角逐權利,謀奪天下的犀利武器。

光武皇帝一統天下後,痛定思痛,隨即宣布圖讖於天下,把圖讖八十一篇作為定本正式公開。這一方面維護了讖緯的尊嚴,提高讖緯在大漢至高無上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奸佞陰謀再造讖緯禍亂國家,以至威脅社稷穩定。此後,凡再發現造作讖緯的,則以“大逆不道”之罪嚴懲不怠。孝明皇帝時,楚王劉英就因為不慎造作了一個讖緯,結果坐實了“大逆不道”被迫自殺,牽連死亡者一千多人。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司馬防苦笑道,“中平元年的蟻賊之亂,張角就是以此讖緯之言欺騙百姓,舉百萬兵叛亂,結果讓我大漢至今難以恢復元氣。光武皇帝之憂,不是無中生有啊。”

司馬防長長地嘆了一口氣,站起來躬身說道:“大人,今文經學和讖緯結合的完美無缺,我大漢萬民授此經學,當忠誠為國,不生二心。但一旦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並列於官學,今文經學的地位必然下降。今文經學失去了尊崇地位,讖緯之學隨即就會遭到排斥和踐踏。八十一篇圖讖也就失去了權威。從此後,讖緯四起,有心懷叵測者只要稍加利用,大漢必將陷入紛亂,後果不堪設想。”

“大人,今文經學是立國之根本,關系到大漢社稷之安危,絕對不能有絲毫的松動。桓譚、尹敏、張衡之所以不受朝廷重用,甚至遭到貶黜,其原因就在於此。下官懇請大人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