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1章.鹿死誰手 第27節(第2/4頁)

董卓心動,他沉吟良久,緩緩說道:“仲淵,錢從何來?”

李瑋笑道:“大人還記得我朝武皇帝為了籌措錢財遠擊匈奴,都用了哪些辦法嗎?”

董卓驀然大悟。李瑋站起來躬身告辭。

董卓連夜召見劉艾和李儒。

當劉艾和李儒兩人走進書房的時候,董卓正在埋頭翻看卷籍。董卓請兩人坐下,指著一卷典籍說道:“當年武皇帝為了擊敗匈奴,連番用兵,導致國庫空竭,這和今日大漢國所面臨的危機如出一轍。武皇帝後來依孔僅、東郭鹹陽、桑弘羊的輕重之策,迅速擺脫了財賦危機,籌措了軍資,繼而取得了遠征的勝利。那麽,我們今天能不能采取武皇帝的辦法挽救大漢國?”

劉艾和李儒一時沒有聽明白董卓的意思,沒敢說話。

董卓捋須嘆道:“國庫沒錢了,國庫的錢只能用到十月。但你們知道,現在車騎大將軍正在遠征大漠,京畿有十二萬大軍需要糧餉,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事情都要錢,我們怎麽辦?過去先帝沒錢的時候,先是命令王公貴族、門閥世家和巨商富賈們捐助,然後向他們賒借。再後來就賣官賣爵甚至連罪責都賣了。當今天子不能這麽幹,我們也不能逼迫天子這麽幹,這種做法不但喪失民心也於事無補,所以我們必須要想一個妥善長久之策。”

董卓看看兩人,問道:“武皇帝從輕重之術,實施統一貨幣、鹽鐵官營、置均輸、行平準,征收算緡、鼓勵告緡四策,在很短時間內就恢復和增強了大漢國力。我想問問兩位,這輕重之術是什麽意思?”

劉艾和李儒互相看看,半天沒言語。

劉艾回道:“這輕重之術出自《管子》的輕重論,包括輕重之勢、輕重之學和輕重之術三部分。所謂‘輕重’,是指貨物稀缺時價格就高,此為重,過剩時價格就降,此為輕。輕與重因人們的需求漲落變化而變化。這三部分又以輕重之勢最為重要。所謂輕重之勢,是指朝廷直接參與貨殖經營以控制天下財富,百姓只能在朝廷允許的範圍內經營允許的貨物。這樣天子和朝廷就牢牢掌控著天下百姓的貧富生死,無需再用暴力來進行掠奪和統禦,百姓在天子和朝廷的控制下既無法逃避稅收,又不會因為太貧窮而挺而走險,更無法太過富裕而看不起朝廷的賞賜和俸祿,從而天下穩定,國家富強。昔年管仲相齊四十年,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其君臣二人的治國之策皆被後人記於此書之中,所以此論又被稱之為‘桓、管之術’。”

董卓連連點頭,接著問道:“武皇帝為緩解國庫匱乏的局面,稅政上增加了種種新制,如開征酒稅、家畜稅、海租稅、人頭稅等,但我看只有緡錢之稅和鹽鐵之稅是當時最主要的兩大稅種,收入非常高。鹽鐵現在已經放開經營,即使重新改為官營短期內也看不到錢,所以,我想只有從緡稅上想想辦法,你們說呢?”

劉艾和李儒已經明白了董卓的意圖,兩人皺眉不語。

董卓望著劉艾說道:“你說說。”

劉艾咳嗽了幾聲,撚須說道:“朝廷一直在征收緡稅,數額也較大,大人如果突然下旨加重緡稅,恐怕會引起京畿動蕩。而且大人即使加重了緡稅,短期內也無法征收到足夠的錢財填充國庫,所以下官認為不太合適。”

董卓微微一笑,說道:“大漢國各地的巨商富賈有幾個如實上交了緡稅?大家都在匿財不報或者少報。這個時候我們為了大漢的千秋社稷,是不是可以頒布告緡令?我們鼓勵百姓們向朝廷揭發商賈們隱產漏稅的惡跡,規定凡能告發隱匿資產及呈報資產不實的,將分給所沒收資產的半數以資獎勵。”

劉艾搖搖頭,輕聲說道:“大人,算緡、告緡雖然為武皇帝謀取了巨額收入,錢財裝滿了國庫,但同時也沉重打擊了富賈豪商,當時中等以上的商賈大多數都被告發抓捕流放,其結果直接導致了國家財源的劇烈萎縮。後來武皇帝不得不取消了告緡令,大力推行桑弘羊的鹽鐵官營和均輸、平準等官商政策,朝廷緊張的賦稅狀況才得以緩解。大人,大漢國這幾年飽受戰禍,不宜使用這種傷筋動骨之策。”

董卓看看一直不語的李儒,問道:“長笙,你說呢?你是否同意頒布告緡令?”

“下官非常同意大人的提議。”李儒大聲說道,“劉大人只看到了算緡、告緡之策對國家賦稅收入的短暫影響,卻沒有看到它幫助大漢國清除了痼疾,恢復了元氣,增強了國力。大漢國能有四百年的基業,和武皇帝當年頒布此策有莫大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