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7章.山雨欲來 第8節(第3/4頁)

“以現在洛陽的形勢,並州的重要性,將軍大人的實力,誰敢提議讓將軍大人主掌並州軍政?估計就是陛下也要權衡再三吧?”

“陛下如果不同意招撫,黃巾軍如果不降,將軍如果不親自主持,流民問題如何解決?這些條件遠遠要比並州的荒地重要。沒有耕地我們可以去開墾,但沒有這些條件,我們就只能幹瞪眼。”

帳內眾人凝神沉思,一籌莫展。

左彥摸摸嘴上的大胡子,緩緩說道:“仲淵,斂之,長風,文龍,還有伯翰,這些難題我們暫時不考慮好不好。大人的意思是要我們給他一個解決流民的辦法,至於這個辦法能不能實行,那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我們喝著酒,總在這裏談論能不能實現的問題,恐怕一年後都商量不出一個所以然來。你們說呢?”

眾人聞言,頓時輕松地笑了起來。

“左大人言之有理。”余鵬笑道,“仲淵,你在這裏說了大半天,其實都是廢話。我看,你還是想幾個高招吧。”

“仲淵,酒都給你喝了不少,但一個辦法都一沒有。”唐雲指著李瑋說道,“你到一邊坐著去,不要老在我們眼前晃來晃去,眼睛都給你晃花了。”

李瑋大笑道:“辦法?辦法不是早就說過了嗎?”

“前朝文、景、武皇帝時期,因為采取了移民墾殖和軍屯等策略,推行了代田法、區田法等耕作方法,極大地繁榮和發展了並州。我記得史書記載,當年先輩們開番系渠,引汾河、黃河之水澆灌皮氏(今河津)、汾河(今萬榮)、蒲坂(今永濟)等郡縣五十萬畝土地,每年可得田賦兩百萬石,當時的河東、上黨、太原等郡,都有大批糧食由黃河、渭河運至京都長安,三郡極其富裕。當年並州的人口也非常多,僅太原郡一地就達到了六十多萬,而河東郡的人口更是達到了九十萬。”

“祖輩們遠比我們聰明,他們通過移民屯墾和軍屯等辦法,不但成攻解決了禦邊問題,解決了中原地區人多地少百姓窮苦的問題。無論是本朝已逝的先賢還是當今的大儒,無論是王符先生的《潛夫論》還是趙岐大人的《禦邊論》,他們都對本朝的流民問題提出了頗有遠見的解決之道。我們這些後輩沒有什麽智慧,也沒有什麽更高明的辦法,只好拿他們的治國之策來解決太行山的流民問題了。”

李瑋揮動雙手,傲然說道:“先輩們做到的事,我們為什麽不能做到?只要陛下和朝廷同意,我們一定可以在五到十年時間內再現舊日的三郡繁華。”

“如今,太原和上黨有大量荒蕪的土地,太行山上有百萬流民,將軍大人有七萬大軍,黃巾張燕和楊鳳有幾十萬大軍,這一切,正好具備了重開軍屯和民屯的所有條件。”

“但我們在推行屯田的時候,必須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以此來保證屯田可以長期有效的執行下去,以保證百姓們不再陷入窮困叛亂之地。”

李瑋皺著眉頭說道:“要做到這一步,最關鍵的就是土地所屬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土地買賣和兼並立即能會出現,失去土地的百姓將再次成為流民,而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在轉眼之間化作泡影。”

“仲淵,屯田的制度要符合大漢律,否則朝廷不會同意的。”宋文輕輕地敲敲桌子,小聲提醒道。

“難就難在這個地方,”李瑋遲疑了一下,說道,“目前太原郡有二千多萬人,地多人少,軍墾地和無主地非常多,我們將這些荒蕪土地集中整理後,到底是賣呢還是不賣?”

“如果不賣給私人,後期的土地投入就會缺乏錢財,指望大司農府撥錢是不可能的,只能指望我們自己。要是賣呢?流民買不起。即使他們願意買,買的的錢分數年從上繳賦稅中扣除,但這樣一來,他們的負擔非常重,如果碰上天災人禍,百姓減收或者顆粒無收,繳不起賦稅,他們還是要出賣土地或者逃離土地。”

“這個問題後期再論,暫時不要說了。”左彥一邊在竹簡上做著記錄,一邊說道,“仲淵,你繼續說下去。”

“如果土地所屬問題解決了,那土地買賣問題怎麽解決?我們是不是允許土地可以自由買賣?”李瑋看看眾人,問道。

“當然不能買賣了。”唐雲說道,“我看,所有無主地都應該歸朝廷所有,然後我們把土地租給流民種,這樣就可以避免土地買賣了。”

“那早期投入和後期投入的錢從何而來?”李瑋說道,“為了安撫流民,租稅不是全免就是很輕,我們哪來的錢投入到幾十萬田地上去?種子,農具,耕牛等等,這些東西都需要土地擁有者來提供,我們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