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5章.風雲突變 第22節(第2/4頁)

“大將軍為人太過謹慎,做事瞻前顧後,沒有魄力。”襄楷手捋花白的長須,嘆道,“前幾年,我派你們去做他的門客,他很爽快,不但收留了你們,還待你們為上賓,但他一直不肯和我們有更深一層的接觸,唯恐被人發現,落人口實。這次,因為屠刀已經架到了脖子上,沒有辦法了,這才派你們到平原郡來找我,看你們鬼鬼祟祟的樣子,象是求我幫忙的嗎?”

許諒三十多歲,額頭寬廣,面色和善。他陪著笑臉說道:“大師,朝中的權勢鬥爭很激烈,大將軍也是身不由己啊。這幾年,大知堂的收入成倍的翻翻,都是大將軍特意關照的結果,這一點,大師應該很清楚。”

“我知道,這幾年門派興旺,多虧了大將軍的照拂,你們也有功勞啊。”襄楷笑道。

“大師,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伍宕說道,“大將軍拜托的事,大師可有什麽要交待的?”伍宕身材較矮,圓臉短須,看上去五大三粗的,沒有什麽方士的仙骨。

襄楷沉吟半晌,緩緩說道:“你們回去告訴大將軍,事成之後,請他務必兌現今日的諾言,朝廷要以黃老學執政,以《太平經》治國,仿效前朝的文帝和景帝,實行清靜無為,依法治國的策略,采取無為而治,清靜守法,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辦法重建大漢王朝。”

許諒和伍宕連連點頭。

襄楷看看兩人,然後神情極其嚴肅地繼續說道:“為了辦成此事,我要調用所有的力量,但我們的力量相比於洛陽的北軍,差距較大,想當初大賢良師張角的幾十萬黃巾軍都失敗了,不要說我們了,所以請大將軍務必按照約定的時間讓奚大先生舉兵起事,以牽制洛陽北軍,給我們騰出足夠的時間。”

“大師請放心,這事關系到國家社稷的命運,大將軍絕對不會疏忽的。”許諒說道。

襄楷微微頷首,停了一下,手指兩人說道:“你們立即離開平原郡,以後我們不再聯系了。”

冀州牧郭典死後,冀州的黃巾軍主力在癭陶大戰中被巨鹿郡太守馮翊和李弘聯手擊敗,殘部敗逃太行山。朝廷看到冀州的黃巾叛亂被平定,隨即決定撤消冀州牧一職,重設冀州刺史。

五月,平原人王芬到達冀州刺史的治所常山國高邑城就任刺史。王芬是平原名士,曾在京中先後任職議郎,諫議大夫,他是太傅陳蕃的門生。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是本朝道德文章的化身、士大夫的領袖。他和大將軍竇武策劃並發動了北宮事變,失敗後,他被奸閹打死在北寺獄,家人盡數被誅,只有在外為官的長子陳逸逃亡了。王芬到達冀州後不久,一直逃亡在外的陳逸悄悄趕到高邑,隱藏在王芬的家裏避禍。

這一日,襄楷來訪。王芬聽說大師來訪,匆忙出迎。兩人是老相識,王芬傾心於黃老之學的研究,相信《太平經》可以治國,一直是太平道教的忠實門徒,他和襄楷大師志同道合,都有心重振大漢,再興前朝文景盛事。

“元山,我們的大業有望成功了。”襄楷笑道,“你我的夙願馬上就要變成現實。”

王芬四十多歲,中等身材,膚色較黑,瘦長的臉上有一雙神態堅毅的眼睛。他面顯驚色,小聲問道:“大師看出了什麽驚人的天象嗎?”

“對,我夜觀星象,發現朝中奸閹氣數已盡,大漢朝的天要變了。”襄楷說道,“元山,伯彥還在這裏嗎?他報仇雪恨的機會來了。”

“伯彥還在我這裏。大師,我們去書房細談。”王芬熱情邀請道。

陳逸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雙鬢已經灰白,臉上的皺紋也非常多,幹瘦的臉上有一雙憂郁而悲傷的眼睛。十幾年的逃亡生活,讓他變得既蒼老又孤寂,他郁郁寡歡,默默地坐在襄楷的身邊,聽著襄楷滔滔不絕地說著他的計劃。

“我們以武力劫持皇帝之後,立即倡導天下,廢掉天子,另立明君,以拯救我垂垂可危的大漢。”襄楷興奮地比劃著雙手,小聲說道,“這個計劃我們已經策劃了很久,但就是一直沒有機會實施,如今碰上這麽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豈能錯過?”

王芬沉思良久,問道:“大師,你肯定明年三月,天子一定回冀州河間國老家祭祖?”

襄楷撫須笑道,“元山,估計你馬上就要接到聖旨了。”

王芬和陳逸都用崇敬的目光望著襄楷,認為他有高超的法術可以做到這一切。

襄楷又說道:“這件事從頭至尾都是你在台前指揮,你可要小心謹慎,千萬不能出錯啊。”

王芬連連點頭,笑道,“我和伯彥立即召集一幫朋友,精心策劃此事。保證做到萬無一失。大師什麽時候去見合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