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5章.風雲突變 第13節(第3/5頁)

李弘急忙說道:“李大人可否詳細說說?”

李瑋笑笑,解釋道“老先生一貫堅持以氣為本的宇宙生成論,他認為一切自然現象‘莫不氣之所為也’。在天人關系上,老先生認為‘凡人吉兇,以行為主,以命為決’,強調人為的重要。在對事物的認知上,老先生反對聖人先知說,他認為即使是至聖、至材也不是生而知之,生來就什麽都會幹的。”

李弘大聲說道:“對,對,老先生說得好。孔聖人難道生下來就是無所不知嗎?但是現在許多人說到孔聖人,好象孔聖人生下來就是聖人似的,誰都不能說什麽忤逆之言。老先生說得好啊。你接著說,接著說。”

李瑋好象很反感他插嘴,不滿地看了他一眼,繼續說道:“老先生強調‘國以民為基’,主張德政教化,但也提出來重視要法治。他主張君者應‘順天心’即順民心。基於這個前提,老先生在經濟方面提出了富民說,把富民作為首義。”

李弘愈發感興趣了。

“真的?老先生真的這麽說的?”李弘一拍案幾,大聲說道,“王老先生說得真是太好了。富民,民不富,國家怎麽會富嘛。”

趙雲也在凝神細聽,他看到李弘激動地拍案而叫,趕忙皺著眉頭提醒道:“李大人好象不高興了。”

“你說,你說。”李弘連連舉手道歉,不好意思地說道,“老先生說要怎樣才能富民?”

“老先生主張農工商並重。我大漢自古至今,無不重農抑商,歷來存在農本商末之說,而老先生認為農、工、商各有其本末,並非是凡農皆本,凡工商皆末。農、工、商各守其本而民皆富,各離其本則民皆貧。老先生所說的‘本’,是指農、工、商的本業、本務,即農桑、致用、通貨;所謂末則是農、工、商的末業、末作,即遊業、巧飾、鬻奇。老先生提出來的農、工、商皆有本末說,雖然對百姓致富有很大的作用,但因為悖離了大漢律,所以遭到了很多士子名儒的抨擊。

李瑋停了一下,整理了一下思路,接著說道:“老先生極力主張德政教化,他非常重視對百姓進行教化。他認為對百姓進行教化,不僅是立國的基礎,也是提高大漢人的道德情操,使社會風氣淳樸,安定社會秩序的根本。他認為王者統世,必須要觀民設教,這樣才能變風易俗,以致天下太平。老先生認為教化也有本末之分,他說只有對人們進行正直的教育,誘導向善,他們才不會違法亂紀。反之,對人們施以奸邪的教育,‘學淫則詐偽’,就會敗壞社會的正直風尚,不利於大漢國的安定和富強。”

“馬融和張衡等大儒認為老先生主張加強對百姓進行教化,是繼承了前人的觀點,但老先生的教化也有本末之分的說法,則是前無古人的,是一大創舉。”

軍帳內鴉雀無聲,三個人都在想著王符的理論和主張。

“李大人,能不能再具體說說老先生治理西涼的辦法?”李弘沉思良久,緩緩問道。

李瑋點點頭,說道:“如果大人一直在西涼總督軍政,用老先生的辦法,十年之內一定可以穩定西涼,讓西涼的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王老先生是西涼的邊民,他在《潛夫論》中,特地用了四個章節討論了帝國的邊患問題,老先生分別命名為‘勸將’、‘救邊’、‘邊議’和‘實邊’。老先生認為朝廷在與羌族等外族的戰爭中,采取放棄邊地,迫使邊民內遷的政策是錯誤的。這種退縮的政策不僅給邊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很大損失,還給敵人造成了可乘之機。”

“老先生認為塞外羌人屢屢入侵以及現在整個西涼的歸屬羌人、漢人的大叛亂,其根源就在於大漢國一開始就采取了放棄涼州的錯誤政策。這個苟安退讓的政策最初還是在孝安皇帝永初年間羌人叛亂時,由當時的公卿們提出來的,他們為了自己的私利,竟然提出了捐棄涼州、退保三輔的妥協辦法。”

李弘對李瑋的話立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李大人,我記得邊章和北宮伯玉他們剛剛造反時,司徒崔烈就曾提出過放棄涼州。原來這個退守策略還是有歷史的。”

“對。”李瑋說道,“當時任議郎的傅燮傅大人在朝堂上暴跳如雷,厲聲高喊:‘斬了司徒,天下乃安!’傅大人因此得了個傅瘋子的外號。西涼人深受其害,所以對這個辦法深惡痛絕。”

“天子後來召見傅大人,問他為什麽要當廷痛罵位列三公的崔烈大人。傅大人說,當年孝惠皇帝時,匈奴昌頓單於觸犯大漢,樊噲將軍為之稍加開脫,季布將軍猶言:‘樊噲可斬’。如今涼州居天下要沖,是國家的藩衛。高祖皇帝初興之際,就委派酈商將軍為隴西都尉,專門負責平定北地郡。孝武皇帝開拓邊境,於元狩二年降匈奴渾邪王。太初元年,置酒泉、張掖二郡;四年,又置匈奴休屠王領地為武威郡;後元元年,再分酒泉郡置敦煌郡。這一切舉措,都是為了斬斷匈奴的右臂,打通大漢西北的道路,安定大漢西北的邊陲。而今邊郡的牧禦官吏們,貪贓失和,使得整個涼州刺史部發生叛亂,而崔烈身為宰臣,不念為國家考慮平叛之策,反而要割棄一方萬裏之疆土,臣私下大惑不解。如果讓羌人這樣的披發左衽之虜占據涼州,待到他們士甲堅勁,因此為亂,這是天下的至慮、社稷的深憂啊!倘若崔烈不知此中厲害,這是他的愚蠢;倘若他知道這一點卻說出這種話來,則是他的不忠!正是因為傅大人的錚錚直諫,才使得天子和公卿們下了平定涼州叛亂的決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