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史篇】 三國人物介紹-蜀(上)(第3/17頁)

張松: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魯破,則益州強,曹公雖來,無能為也。

孫權: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劉曄: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

彭羕:主公有霸王之器,可與興業致治

呂凱:先帝龍興,海內望風,宰臣聰睿,自天降康。

人物之劉禪

字:公嗣

時間:207——271(壽65)

籍貫:同劉備

官職:皇帝

謚號:思公

家庭成員:父:劉備,母:甘

人物傳記:

劉禪,劉備之子,於劉備去世後繼位成為蜀國皇帝,軍國大事先後全權委任於諸葛亮、蔣琬等人,自己沒有什麽表現。諸葛亮等賢臣相繼去世後,劉禪無力把持國政,宦官黃皓開始專權,蜀國逐漸衰敗。後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降,舉家遷往洛陽,被封為安樂縣公,幾年後去世。

歷史評價:

陳壽: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闇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禮,國君繼體,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則革稱建興,考之古義,體理為違。又國不置史,注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然經載十二而年名不易,軍旅屢興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沒後,茲制漸虧,優劣著矣。

王崇:昔世祖內資神武之大才,外拔四之奇將,猶勤而獲濟。然乃登天衢,車不輟駕,坐不安席。非淵明弘鑒,則中興之業何容易哉。後主庸常之君,雖有一亮之經緯,內無□附之謀,外無爪牙之將,焉可包括天下也。

《華陽國志》:主非中興之器。

孫盛:①劉禪闇弱,無猜險之性。②禪雖庸主,實無桀、紂之酷,戰雖屢北,未有土崩之亂,縱不能君臣固守,背城借一,自可退次東鄙以思後圖。

司馬昭: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

張璠:劉禪懦弱,心無害戾。

人物之諸葛亮

字:孔明

號:臥龍

時間:181——234(壽54

容貌: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

籍貫:徐州 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南)

官職:丞相

謚號:忠武侯

家庭成員:父:諸葛珪,母:章,兄:諸葛謹,弟:諸葛均,子:諸葛瞻

歷史年表:

181年(光和四年)一歲

出生於山東瑯邪陽都縣的一個士大夫家庭,先祖諸葛豐曾擔任漢朝的司隸校尉,其不畏強暴、懲治外戚的事跡載於史冊,家風廉潔,疾惡如仇。其時父親諸葛珪在泰山郡任郡丞,叔父諸葛玄在朝中任職。

189年(中平六年)九歲

生母章氏於陽都逝世。同年漢靈帝崩於宮中,少帝即位;董卓進京,廢少帝而立獻帝。大將軍何進為宦官所殺,曹操、袁紹出逃,組織軍力,密謀討卓。

192年(初平三年)十二歲

父親諸葛珪去世,全家在繼母和叔父的照顧下得以維持生計。是年董卓被誅,其部將大亂長安,呂布敗逃,王允遇害。

194年(興平元年)十四歲

兄諸葛瑾攜母赴江東。亮與姐弟寄養於叔父玄家中;是年徐州牧陶謙病逝,劉備受其遺命代之。

195年(興平二年)十五歲

諸葛玄為避戰亂,出任豫章郡太守,亮亦隨叔父離開故鄉,前往南昌。不久諸葛玄為朱皓所取代,全家投奔荊州劉表。

197年(建安二年)十七歲

叔父玄去世,亮率家人來到襄陽城西二十裏之隆中,開始晴耕雨讀,潛心世務的隱居生活。是年袁術稱帝於壽春。

198年—206年(建安三年—十一年)

在此時期內,亮與荊襄名士廣泛結交,並娶黃承彥之女為妻。孫策脫離袁術而獨立,平定江東,後其弟孫權代之。曹操於官渡大破袁紹,北擊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劉備丟失徐州,投奔劉表,但不為所用,賦閑日久,遂有髀肉之嘆。

207年(建安十二年)二十七歲

劉備三赴隆中,聘請諸葛亮出山相助,在會面中,亮提出著名的先荊後益、三分天下、一統中原的宏圖大略——《隆中對》,從此開始一生波瀾壯闊的政治、軍事生涯。

208年(建安十三年)二十八歲

曹操南征,劉表病故,其子琮降曹。劉備攜民渡江,為曹軍大破於當陽。危急之時,亮只身往東吳遊說孫權,促成孫劉聯盟,於赤壁之戰大敗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