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史篇】 嶽飛 墮落的天使(二)(第3/42頁)

秦檜原是北宋左禦史,在金人打進東京立張邦昌為帝時,曾進行過激烈反對,多次找金人抗議,結果激怒金人,把他抓起來,連同家人一起擄去金國。後也同其他人一樣,被金人派以職務。

秦檜是金兵左副元帥撻懶的軍事參謀,他是在高宗四年十月從江蘇的楚州前線,與妻子王氏一同回到宋軍水寨的。有人說,秦檜是金人故意放回來的。對嗎?對,這是事實。可也有人說,秦檜自己說是殺了看守,奪了條船跑回來的,顯然是為了掩人耳目,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對嗎?對,這也是事實。只是這個掩人耳目不是秦檜要掩,而是宋高宗要掩,也的確是掩那個回來的目的。

這個目的,就是議和。

需要注意的是撻懶這個人。他就是前面提到的高宗四年金兀術十萬大軍被韓世忠阻擊在黃天蕩時,那個在山東派兵接應的金軍統帥,漢名完顏昌。而其資格也遠比金兀術老得多,與粘罕是一代人,軍功多在滅遼戰爭中。在對宋戰爭中,主要進攻山東及河南東部,劉豫的偽齊政權,就是他建議並扶持起來的。而最終也是由他提議和宋棄齊並親自實施的。如果說秦檜是南宋主和派之首,那這個撻懶就是金朝的主和派之首。而南宋的議和派要是賣國行為的話,那撻懶在大金國如日中天之時極力主張與宋議和,也是要賣掉金國嗎?轉自鐵血

所以,秦檜到撻懶的帳下當差,就不應該是一個偶然。因為金主和派首領還有封宋王、加太師、尚書令的金太宗之子宗磐;封陳王、領尚書左丞相、加開府儀同三司兼侍中的金太祖之子宗雋等其它多人。從這裏可以看出,議和是宋、金雙方主和派的共同目標,也是當時備受戰爭苦難的各族民眾的共同願望。而秦檜在回到南宋後,提出以黃河劃界,“南人歸南,北人回北”的建議,顯然也不是他個人憑空想象出來的,若無金國主和派的首肯,恐怕他也不敢貿然在宋高宗面前下這樣的保證,並始終堅持議和動議。我們從秦檜南歸後僅四年左右,宋、金就議和成功,金退回河北,並主動廢掉偽齊政權,而南宋則收回陜西、河南等黃河以南大部分失地,就足以看出他們當初的用心所在了。而這種用心究竟對誰有利,我們只要看看雙方對待主和派的態度,也就一清二楚了。

秦檜一回南宋,很快就被封為相當於今天外交部長一職的禮部尚書,三個月後升為副宰相,不到一年就正宰兼樞密使,集軍政大權於一身。雖然這之後高宗迫於主戰派壓力,撤過他的職,但沒幾年又讓他做樞密使,和議剛成,秦檜隨即恢復相職,這之後就再也沒離開過相位,並授予“太師”這樣的文武職最高榮銜。這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事實。轉自鐵血

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卻是南宋和議全權大使王倫,於此次和議成功後不到七個月,就被金國騙去扣留。大多數人更不知道的是,促成這次和議的金國主和派首領撻懶、宗磐、宗雋,在王倫被扣不到一個月,就以出賣國家利益罪,被金國處死。

王倫,字正道,其祖上是宋神宗朝與名相寇準同列的宰相、文正公王旦之弟王勖的玄孫。到他這一輩,家道中落,沒上過學,任俠好義,往來東京洛陽之間,專幹些打抱不平的事,雖數度犯法,但也沒做過牢。北宋末年,東京失守,都中人民面對這樣的慘敗悲憤不已,齊聚宣德門抗議不止,逼得欽宗無言以對,王倫乘勢擠到欽宗面前自薦說:“臣能彈壓。”欽宗解所佩夏國寶劍賜給他,王倫再言:“臣未有官職,出言不正,不好彈壓?”欽宗取紙寫:“王倫可除兵部侍郎。”王倫下樓來,找些相識的原本就在眾人中起哄的混混們,分派他們傳旨撫定,都人乃息。只是後來拿欽宗手劄要官時,宰相何儔以王倫乃小人之行,並無正功,不過利用時弊而已,只補了他個修職郎,也就是侯補國家幹部,並無實職。

高宗元年,面對金兵如潮攻勢,大本營廣招膽識之士,專門充任和金使者,並問徽、欽兩宮起居事。王倫慨然報名應召,升朝奉郎,也就是轉為正式國家幹部了,並授刑部侍郎名號,職充大金通問使。並以閣門舍人朱弁作他的副手。只是第一次赴金,就被扣留了。但這種扣留,並不是把他們關起來,而是不給他回去的通行證,回不去而已,多少還是有一些行動自由的。轉自鐵血

因此,當有一個叫陳忠的商人密告徽、欽二帝押在金故都黃龍府時,王倫就用錢買通陳忠,讓他設法去黃龍府把南宋形勢偷偷告訴二帝,由是兩宮始知趙構已建立並有效的領導著抗金大本營。不久,王倫又和粘罕建立起直接聯系,以其膽識得到粘罕信任,有言曰:“先前你們遣來的使節,問他們什麽,吭哧半天也說不上來,你跟他們到是不一樣。”雖然當時金還在試圖一舉滅宋,仍對南宋隨後派來的使者如宇文虛中、魏行可、洪皓、崔縱、張邵等人進行扣留,但對王倫的幹練可信,已留下相當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