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雜談篇】 起點浪子書友整理的《大漢》大事記(第2/4頁)

大漢國中平二年(公元185年)4月末:漁陽攻防戰。李弘率領騎兵兩千人援救。

大漢國中平二年(公元185年)5月:居庸城大戰。拓跋部落拓跋鋒率領一萬五千人聯合烏丸豪帥提脫,進攻上谷郡與涿鹿郡,阻於居庸城。李弘在援救漁陽後,又趕赴居庸關。

大漢國中平二年(公元185年)5月末:熊霸得知拓跋鋒和提脫在上谷戰場失利之後,立即領軍退回到白檀。漁陽戰場隨即以漢軍徹底擊敗鮮卑入侵大軍而結束。

大漢國中平二年(公元185年)6月:馬城大戰,

大漢國中平二年(公元185年)6月中:鮮卑大王和連依照慣例,離開彈漢山往西部鮮卑巡視各部。第一站,就是虬邑部落,但虬邑部落突然造反,由此引發西部鮮卑全面內戰。後在慕容風調停下熄戰。

大漢國中平二年(公元185年)7月:因舞葉部落有難,李弘前往援救,伏擊和連之侄魁頭大軍,後將舞葉部落遷往大漢國內的野烽圍。

大漢國中平二年(公元185年)7月中:劉虞因病請辭,並上書朝廷,李弘漁陽城解圍戰,陂石山夜襲敵人補給車隊,鹿亭伏擊慕容績之戰,桑乾河圍殲拓跋韜部,葬月森林一戰雖然折損了大量俘虜,造成拓跋鋒再攻馬城,但隨後李弘率部堅守馬城二十多天,逼迫拓跋大軍無功而返,也算是一個勝戰。在羊角山為救援入漢的舞葉部落,伏擊魁頭六千大軍大獲全勝。以上戰鬥加在一起殺敵逾萬,俘敵逾萬,故應升李弘為別司馬。

大漢國中平二年(公元185年)7月末:得知提脫欲逃,李弘以一千六百余人阻擊提脫三千人。此役,全殲提脫三千軍,漢軍僅生還27人,裏宋等四人戰死。至此幽州戰事全部平息。

大漢國中平二年(公元185年)8月:李弘正式組建風雲鐵騎軍,並再次擴軍至一萬人。將其重建為五曲,每曲轄三屯,每屯六百人。此外,親衛屯、斥侯屯各四百人。

大漢國中平二年(公元185年)9月:秋收將臨之際,黃巾叛軍突然爆發。冀州博陵張牛角再舉黃巾大旗。中山黃龍,張白騎,常山褚飛燕,孫親,王當,趙國楊鳳,左校等數十股黃巾勢力隨即圍聚在張牛角旗下,聚集五六十萬人,橫掃大半個冀州。

大漢國中平二年(公元185年)9月中:天子以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執金吾袁滂為副,西上長安,率軍剿滅叛軍。同時遷升中郎將董卓為破虜將軍,與蕩寇將軍周慎統歸張溫節制。朝廷遷钜鹿太守郭典為冀州牧,統領冀州軍政,剿殺中山,常山,趙國,钜鹿一帶的黃巾余孽。復遷劉虞為甘陵國(即後來的清河郡)相,率部撲滅東武一帶的黃巾軍。同月,天子升李弘為行厲鋒校尉。

大漢國中平二年(公元185年)9月底:黃巾軍大帥張牛角突然發動了對幽州的進攻。幽州第一大郡涿郡首當其沖,北新城被攻陷。同月,李弘回軍徐無城。

==================

《大漢帝國風雲錄》編年史(大事記)(二):

本次編年史匯編至第一卷立馬橫槍篇第五章風雲突變第五節

因到了VIP,所以不能過多透露(雖然盜版已經很多了),謝謝大家,請大家繼續關心、關注猛子的大漢!

====================

大漢國中平二年(公元185年)10月初:涿郡有城,現在已失其三。北新城,故安城,範陽城均被黃巾占據。黃巾軍主力正在渡過巨馬水,一路殺向涿郡治所涿城。李弘率軍與中山國相張純、刺史府功曹從事鮮於輔會師聖水河。顏良投入麾下。

大漢國中平二年(公元185年)10月中:距離方城六十裏的督亢亭,李弘以一萬騎軍全殲黃巾軍左校部三萬,左校陣亡。

大漢國中平二年(公元185年)10月中:涿城大戰,黃巾軍建西、北兩大營,共15萬,後張牛角斬殺黃龍,令張白騎守北大營。

大漢國中平二年(公元185年)10月底:李弘突然出現在涿城,並乘夜偷襲黃巾軍北大營,破之。至此,15萬黃巾以去9萬。

大漢國中平二年(公元185年)11月初:冀州戰事再起。冀州牧郭典率軍攻打欒城,九門,威脅真定;钜鹿太守馮翊率軍攻打趙國的襄國縣,直逼邯鄲。黃巾軍楊鳳,白繞,王當,五鹿率軍迎敵,雙方戰鬥異常激烈。

大漢國中平二年(公元185年)11月中:李弘與張牛角大戰於巨馬水和涿城中間的九裏亭,首戰全殲黃巾軍張白騎部二萬人,張白騎僅帶十余人逃脫。黃巾軍褚飛燕部突然出現在九裏亭,與張牛角會師後,黃巾軍後撤至定興渡口,後撤至範陽。至此,15萬黃巾只剩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