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日暮西山 第十一章 強大,無比強大(第3/7頁)

局勢已經壞得不能再壞了,所以,不能用的人,也不能不用了。

天啟元年(1621)七月,熊廷弼前往遼東。

在遼東,他遇見了王化貞。

他不喜歡這個人,從第一次見面開始。因為他發現,這人不買他的帳。

熊廷弼此時的職務是遼東經略,而王化貞是遼東巡撫。從級別上看,熊廷弼是王化貞的上級。

〖角色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會不會搶戲。

——小品演員陳佩斯〗

王化貞就是一個很會搶戲的人,因為他有後台,所以他不願意聽話。

關於這兩個人的背景,有些歷史書上的介紹大概如此:熊廷弼是東林黨支持的,王化貞是閹黨支持的。最終結局也再次證明,東林黨是多麽地明智,閹黨是多麽地愚蠢。

胡扯。

不是胡扯,就是裝糊塗。

因為最原始的史料告訴我們,熊廷弼是湖廣人,他是楚黨的成員,而在大多數時間裏,楚黨是東林黨的敵人。

至於王化貞,你說他跟閹黨有關,倒也沒錯,可是他還有個老師,叫做葉向高。

天啟元年的時候,閹黨都靠邊站,李進忠還在裝孫子,連名字都沒改,要靠這幫人,王化貞早被熊先生趕去看城門了。

他之所以敢囂張,敢不聽話,只是因為他的老師,是朝廷首輔,朝中的第一號人物。

熊廷弼是對的,所以他是東林黨,或至少是東林黨支持的,王化貞是錯的,所以他是閹黨,或至少是閹黨賞識的。大致如此。

我並非不能理解好事都歸自己,壞事都歸別人的邏輯,也並不反對,對某些壞人一棍子打死再踩上一只腳的行為,我只是認為,做人,還是要厚道。

王化貞不聽熊廷弼的話,很正常,因為他的兵,比熊廷弼的多。

當時明朝在遼東的剩余部隊,大約有十五萬,全都在王化貞的手中。而熊廷弼屬下,只有五千人。

所以每次王化貞見熊廷弼時,壓根就不聽指揮,說一句頂一句,氣得熊大人恨不能拿刀剁了他。

但事實上,王化貞是個很有能力的人。

王化貞,山東諸城人。萬歷四十一年進士。原先是財政部的一名處級幹部(主事),後來不知怎麽回事,竟然被調到了遼東廣寧(今遼寧北寧)。

此人極具才能,當年蒙古人鬧得再兇,到他的地頭,都不敢亂來。後來遼陽、沈陽失陷,人心一片慌亂,大家都往關內跑,他偏不跑。

遼陽城裏幾萬守軍,城都丟了,廣寧城內,只有幾千人,還是個破城,他偏要守。

他非但不跑,還招集逃兵,整頓訓練,居然搞出了上萬人的隊伍,此外,他多方聯絡,穩定人心,堅守孤城,穩定了局勢。所謂“提弱卒,守孤城,氣不懾,時望赫然”,天下聞名,那也真是相當的牛。

熊廷弼也是牛人,但對於這位同族,他卻十分不感冒,不僅因為牛人相輕,更重要的是,此牛非彼牛也。

很快,熊大人就發現,這位王巡撫跟自己,壓根不是一個思路。

按他自己想法,應該修築堡壘,嚴防死守,同時調集援兵,長期駐守。

可是王化貞卻認定,應該主動進攻,去消滅努爾哈赤,他還說,只要有六萬精兵,他就可以一舉蕩平。

熊廷弼覺得王化貞太瘋,王化貞覺得熊廷弼太熊。

最後王化貞閉口了,他停止了爭論,因為爭論沒有意義。

兵權在我手上,我想幹嘛就幹嘛,和你討論,是給你個面子,你還當真了?

一切都按照王化貞的計劃進行著,準備糧草,操練士兵,尋找內應,調集外援,忙得不亦樂乎。

忙活到一半,努爾哈赤來了。

天啟二年(1622)正月十八日,努爾哈赤親率大軍,進攻廣寧。

之前半年,努爾哈赤聽說熊廷弼來了,所以他不來。後來他聽說,熊廷弼壓根沒有實權,所以他來了。

實踐證明,王巡撫膽子很大,腦子卻很小,面對努爾哈赤的進攻,他擺出了一個十分奇怪的陣型,先在三岔河布陣,作為第一道防線,然後在西平堡設置第二道防線,其余兵力退至廣寧城。

就兵力而言,王化貞大概是努爾哈赤的兩倍,可大敵當前,他似乎不打算“一舉蕩平”,也不打算禦敵於國門之外,因為外圍兩道防線的總兵力也才三萬人,是不可能擋住努爾哈赤的。

用最陰暗的心理去揣摸,這個陣型的唯一好處,是讓外圍防線的三萬人和努爾哈赤死拼,拼完,努爾哈赤也就差不多了。

事實確實如此,正月二十日,努爾哈赤率軍進攻第一道防線三岔河,當天即破。

第二天,他來到了第二道防線西平堡,發動猛烈攻擊,但這一次,他沒有如願。

因為西平堡守將羅一貫,是個比較一貫的人,努爾哈赤進攻,打回去,漢奸李永芳勸降,罵回去,整整一天,後金軍隊毫無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