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日暮西山 第十一章 強大,無比強大(第2/7頁)

天啟元年(1621),禮部尚書孫慎行上疏,攻擊方從哲。大致意思是說,方從哲和鄭貴妃有勾結,而且他還曾經賞賜過李可灼,出事後,只把李可灼趕回了家,沒有幹掉,罪大惡極,應予嚴肅處理。

這就真是有點無聊惡搞了,之前說過,李可灼最初獻藥,還是方老頭趕回去的,後來賞錢那是皇帝同意的,所謂紅丸到底是什麽玩意,鬼才知道,稀裏糊塗把人幹掉,也不好。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方從哲都沒錯,而且此時東林黨掌權,方老頭識時務,也不打算呆了,準備回家養老去了。

可孫部長用自己的語言,完美地解釋了強詞奪理這個詞的含義:

“從哲(方從哲)縱無弑之心,卻有弑之罪,縱辭弑之名,難免弑之實。”

這意思是,你老兄即使沒有幹掉皇帝的心思,也有幹掉皇帝的罪過,即使你退休走人,也躲不過去這事。

強詞奪理還不算,還要趕盡殺絕:

“陛下宜急討此賊,雪不共之仇!”

所謂此賊,不是李可灼,而是內閣首輔,他的頂頭上司方從哲。

很明顯,他很激動。

孫部長激動之後,都察院左都禦史鄒元標也激動了,跟著上書過了把癮,不搞定方從哲,誓不罷休。

這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

七十多歲的老頭,都快走人了,為什麽就是揪著不放呢?

因為他們有著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

鄭貴妃不重要,李選侍不重要,甚至案件本身也不重要。之所以選中方從哲,把整人進行到底,真正的原因在於,他是浙黨。

只要打倒了方從哲,借追查案件,就能解決一大批人,將政權牢牢地抓在手中。

他們的目的達到了,不久之後,崔文升被發配南京,李可灼被判流放,而方從哲,也永遠地離開了朝廷。

明宮三大案就此結束,東林黨大獲全勝。

局勢越來越有利,天啟元年(1621)十月,另一個重量級人物回來了。

這個人就是葉向高。

東林黨之中,最勇猛的,是楊漣,最聰明的,就是這位仁兄了。而他擔任的職務,是內閣首輔。

作為名聞天下的老滑頭,他的到來,標志著東林黨進入了全盛時期。

內憂已除,現在,必須解決外患。

因為他們還沒來得及慶祝,就得知了這樣一個消息——沈陽失陷。

沈陽是在熊廷弼走後,才失陷的。

熊廷弼駐守遼東以來,努爾哈赤十分消停,因為這位熊大人做人很粗,做事很細,防守滴水不漏,在他的管理下,努爾哈赤成了遊擊隊長,只能時不時去搶個劫,大事一件沒幹成。

出於對熊廷弼的畏懼和憤怒,努爾哈赤給他取了個外號:熊蠻子。

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外號,不但對敵人蠻,對自己人也蠻。

熊大人的個性前面說過了,彪悍異常,且一向不肯吃虧,擅長罵人,罵完努爾哈赤,還不過癮,一來二去,連兵部領導、朝廷言官也罵了。

這就不太好了,畢竟他還歸兵部管,言官更不用說,平時只有罵人,沒有被人罵,索性敞開了對罵,鬧到最後,熊大人只好走人。

接替熊廷弼的,是袁應泰。

在歷史中,袁應泰是個評價很高的人物,為官廉潔,為人清正,為政精明,只有一個缺點,不會打仗。

這就沒戲了。

他到任後,覺得熊廷弼很嚴厲,很不近人情,城外有那麽多饑民(主要是蒙古人),為什麽不放進來呢?就算不能打仗,站在城樓上充數也不錯嘛。

於是他打開城門,放人入城,親自招降。

一個月後,努爾哈赤率兵進攻,沈陽守將賀世賢拼死抵抗,關鍵時刻,之前招安的蒙古饑民開始大肆破壞,攻擊守軍,裏應外合之下,沈陽陷落。賀世賢戰死,七萬守軍全軍覆沒。

這一天,是天啟元年(1621)三月十二日。

袁應泰沒有時間後悔,因為他只多活了六天。

攻陷沈陽後,後金軍隊立刻整隊,趕往下一個目標——遼陽。

當年,遼陽的地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沈陽,是遼東地區的經濟、文化、軍事中心,也是遼東的首府。此地歷經整修,壕溝圍繞,防守嚴密,還有許多火炮,堪稱遼東第一堅城。

守了三天。

戰鬥經過比較簡單,袁應泰率三萬軍隊出戰,被努爾哈赤的六萬騎兵擊敗,退回堅守,城內後金奸細放火破壞,大亂,後金軍乘虛而入,遼陽陷落。

袁應泰看見了城池的陷落,他非常鎮定,從容穿好官服,佩帶著寶劍,面向南方,自縊而死。

他不是一個稱職的大明將領,卻是一個稱職的大明官員。

遼陽的丟失,標志著局勢的徹底崩潰,標志著遼東成為了後金的勢力範圍,標志著從此,他們想去哪裏,就去哪裏,想搶哪裏,就搶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