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 粉飾太平 第二十章 英雄的結局(第2/3頁)

現在還剩下最後一位主角,而他的結局最為奇特,也最為悲慘。

在胡宗憲被抓走的時候,徐渭一句話也沒說,因為他知道,說什麽都沒用了,事情已經沒有挽回的余地。現在他要擔心的,是他自己。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的道理他十分清楚,作為胡宗憲的幕僚,他自然也難逃幹系,但更讓他痛苦的是自己夢想的徹底破滅。

徐渭是有夢想的,他雖然詩詞書畫樣樣精通,卻並不想做一個文學家或藝術家,他希望獲得功名,成就一番事業,這才是他真正的抱負。

當他成為胡宗憲的左右手,指揮若定,運籌帷幄的時候,他曾一度以為自己的前程將會無比光明,然而轉瞬之間,命運卻再次將他拋入了深淵。

希望已經落空,加上時有傳聞,說要把他抓去跟胡宗憲做伴,徐渭的精神徹底崩潰了,他試圖自殺,具體方法如下:

方法1、用斧頭砍自己的頭。

方法2、用釘子釘入自己的腦袋。

方法3、用錘子錘自己的肚子。

要說奇人就是奇人,自殺也用這麽奇怪的招數,但更奇怪的是,雖歷經不懈的努力,他竟然還是沒有死成,雖然他鮮血滿面,長釘入腦,內臟出血,偏偏就是沒死,創造了醫學界的奇跡。

所以也有人猜測,他不過是為了避禍裝瘋自殘而已,但如果裝瘋,他的本錢似乎也下得太大了。但總而言之,他吃了很多苦,卻還是進了監獄,不過不是被胡宗憲牽連,而是因為殺人。

由於在自殺(或是裝瘋)中太過賣力,他一時錯手,殺掉了自己的妻子,悔恨之余,被當地政府逮捕法辦,看在他名氣大,加上又是誤殺,沒有處決他,只是關進了牢房。

這一關就是七年,後來他的同鄉聽說此事,設法營救,終於讓他走出了監獄。

此時已是隆慶年間,天下已然大變,物是人非。五十多歲歷盡滄桑的徐渭看上去,似乎比七十歲的老頭還要蒼老,沒有人會想到,這個外表落魄不堪的人,竟然就是當年志得意滿、意氣風發的東南第一軍師。

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前程,連希望也已失去。

於是孑然一身的徐渭開始流浪,他遊歷全國,福建、直隸、山西,然後是薊州,在那裏,他再次見到了戚繼光。

徐渭平生為人孤傲,自負奇才,經常蔑視他人,卻唯獨對戚繼光禮遇有加,因為在他看來,此人極其生猛,其才不下於己,所以引為知交。

見到這位久別的戰友,戚繼光十分激動,他安排了酒宴,招待老朋友,在酒桌上,兩人把酒言歡,談及徐渭將來的去向時,戚繼光表示,希望他能留下來,在自己的軍中效力。

徐渭卻只是笑而不答,戚繼光是個機靈人,也就不再提起,徐渭並沒有變,雖然落魄,雖然流浪,卻依然是那個心高氣傲的徐渭。

於是他們說起了另一件事。

話題又回到了當年的平倭事略,精研兵法的徐渭開始暢談天下名將,在他看來,自嘉靖以來武將堪稱傑出者惟三人而已:戚繼光、俞大猷,以及譚綸(時任薊遼總督),其余的皆是泛泛之輩,不值一提。

這裏提一下譚綸,此人雖後來的名氣不如戚繼光,當時卻是戚繼光的上級,他文官出身,喜好軍事,從軍三十余年,極有謀略且對敵作戰勇猛,每次打仗都要親自上陣,據統計被他親手殺死的敵人就多達上百人,可謂是殺人如麻,名將之譽實至名歸。

戚繼光同意徐渭的說法,卻也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你說得沒錯,只是在我看來,還有一個。”

第二天,拜別了戚繼光,懷著好奇心的徐渭出發前往遼東,他要親眼見一見那個連戚繼光也推崇備至的第四個人——李成梁。

在遼東,徐渭聽到了這樣一個消息,時任遼東副總兵的李成梁家要請先生,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前去應聘。

當看到眼前的這個落魄的半老頭子時,李成梁差點準備讓人給他盛點飯,讓他趕緊走人。出於禮貌,他還是極有耐心地詢問此人有何專長,能教些什麽。

“兵法。”

當這個答案傳到眾人的耳朵裏時,在場的所有人幾乎同時哄堂大笑,李成梁也禁不住笑出了聲。自己就是武將,還要你這個糟老頭來教兵法?

然而堂下的這個人卻絲毫不亂,只是靜靜地看著那些嘲笑他的人。

李成梁卻不笑了,因為他突然想起一件事,不久之前,薊州總兵戚繼光曾派人快馬前來報信,描述過一個類似的人。

他改變了態度,小心翼翼地問道:

“閣下是從孟諸(戚繼光號孟諸)那裏來的嗎?”

徐渭微微點了點頭。

於是李成梁嚴辭喝斥了那些無禮的部下,問出了第二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