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部 大坂風雲 二十二 險出獨眼(第3/5頁)

年輕人全都僵在那裏,聽得入了神,伊達政宗雖也一副敬服的樣子,想法卻與別人不一樣。他的確也感慨萬千,卻更是冷靜:老東西實在高明!實是老奸巨猾!

“我……念及與已故太閣的舊情,才締結了此次和約。這是向神佛展示我知情知義。滅掉豐臣氏易如反掌,但如此一來,我就陷入了不義。神佛不答應的私心,絕非德川家康該有。望各位能解得我的苦衷。只憑借武力取得勝利,絕非真正的勝利。大家若能理解我的心思,就休再提諸如此類的事了!”

言罷,家康又添上一句,“聽著,此次的議和是再一次、再一次……給秀賴反省的機會。秀賴若仍不識大體,忘了上天的體恤,行不義之事,必會自取滅亡……天道便是如此殘酷!”

有人大呼“明白”,眾人一看,乃是前田利常。

伊達政宗既焦躁不安,又感慨萬千。他當然不明年逾七十、行將就木的老人,在人生最後時光那返璞歸真的心思,只嘆眼前人為一曠世奸雄。政宗的野心和生命還在同現實的爭鬥中熊熊燃燒,不許他麻痹大意。他接口道:“大人句句在理。天下大事只靠武力終不能解決根本,只有施行德治,才能永世太平。大人宅心仁厚,但眼下有燃眉之急。據在下查訪,二道城的護城河深達三四間,其寬大人也知,有五十到七十間。要想把這麽大的護城河填為平地,光憑堤上的土絕對不夠,而且尚需大量人伕。因此,要麽命各藩都出人伕,要麽……雖然我伊達父子從陸奧遠道而來,但若用得著,只管吩咐……”

政宗剛說到這裏,家康就舉起手打斷了他:“此事我早已決定,無論是誰,一律據俸祿高低出人。”說著,又把視線移到本多正純身上,淡然道,“上野大人,此事只需暗中傳達各大名即可。”政宗心裏又是一沉。他和兒子遠江守秀宗共率一萬人在松屋町口固守。

因而,他自然想留下來看看大坂日後的情形。他伊達政宗在諸大名返回本領之後,完全可以率領一萬兵馬入城,一旦有勝算,他極有可能再賭一把,鼓動洋教徒起事。可是,家康對此似已有細心的算計和周密的安排。

在家康的命令下,本多正純把早已備好的寫有各大名所出人伕數的紙取出,道:“大禦所大人明日一早就將拔營返回二條城。此令原定二十七日在二條城發布,既然已經論及,那就在此處先行內示。”說著宣讀起來。

“三萬石以上,五萬石以下,三十人;五萬石以上,七萬石以下,五十人;七萬石以上,十萬石以下,一百人;十萬石以上,十五萬石以下,二百人;十五萬石以上,二十萬石以下,四百人;二十萬石以上,二十五萬石以下,八百人;二十五萬石以上,三十萬石以下,一千五百人;三十萬石以上,五十萬石以下,兩千人;五十萬石以上,一百萬石以下,三千人……”

聽著聽著,政宗的鬥志逐漸消失。至此,他只能給眾人留下一個他是何等忠誠地為幕府效力的印象,然後退下。家康的思慮天衣無縫,找不到絲毫紕漏。

臘月二十六,家康已撤回二條城,此時,負責填埋護城河的人也已決定,由松平忠明、本多忠政、本多康紀三人負責。由於小藩也為此次出征花費了不少錢,手頭拮據。體諒到這些難處,三奉行決定把他們的徭役免了。

可這三人卻陸續接到了三萬石以下的不出人伕的大名的請願書。加之眾大名大呼不公,只好又追加命令,令一萬石以上三萬石以下諸藩各出二十人。

盡管如此,世人還是對填埋護城河持有不同看法。

大名們剛剛還與大坂對峙,他們內心只有強烈的敵意,偌多人都想參與填埋工事。接下來就是德川譜代的算計了,他們認為,家康這次處置過分溫和,甚是不公。大坂若能體諒家康的情義,便不會忘掉關原合戰後的大恩,發動亂事。

關原合戰時,德川與西軍兩廂一刀兩斷,以武力對決,注定弱者倒下,強者奪取天下。可是,家康卻對豐臣遺孤百般憐憫,現出讓其永遠存續的慈悲。這讓世人產生了一種錯覺,德川似在向豐臣氏低頭。德川究竟從豐臣氏得到過多少恩義?譜代們只記得受過豐臣氏諸多欺侮,並未記得得到過什麽愛憐或庇護。

家康和秀吉長期積蓄的實力差別,造成了今日力量的懸殊。因而,現在仍對秀賴施以憐憫的家康,的確讓人感嘆,但,德川絕非懼怕大坂。“要徹底消滅他們,免得再讓他們做謀叛的美夢。”德川譜代眾口一辭。

但伊達政宗的考慮則更加復雜。他衷心希望大坂城能保存下去。他目下尚不知,遠赴歐羅巴的使者會帶回何等驚天動地的消息。但無論如何,也要等著看最後的好戲……他還有一個可怕的想法,即要當著不久於人世的家康的面,讓將軍秀忠在自己和班國的聯軍面前摘下頭盔,認輸投降。到時,新的將軍便是女婿忠輝。至於“大禦所”之位,不用說,已不姓德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