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部 王道無敵 四 家康問道(第5/7頁)

“那麽,大人,您現在怎生想的?”

“光悅啊,人的成長,有三個重要階段,你知否?”

“三個……只有三個?”

“不,細說起來可能無數,但是首先,人乃是為了自己而奔波。”

“是。只是大部分人都碌碌一生。”

“然而,不能一直為私心而活,我苦惱的是該如何去掉私心。”

“是。”

“口裏說為了天下,為了家臣,其實只是為了一己之欲。每當這樣一想,我就覺無顏面對諸神佛。但過了那個階段,我又悟到了另外一個理:世間和個人乃是一體!明白了此理,就能立於天地之間,將天地之道濃縮於此一身之中。也就是說,私心經過錘煉之後,能成為天地間的法度。”

光悅全神貫注,聽到這裏,略微松了口氣,開始咀嚼起家康話中的意思來。“大人,可否再講一遍?何為明白了此理,就能立於天地之間……”

家康嚴肅地盯著光悅,重復道:“明白了此理,就能立於天地之間,將天地之道濃縮於此一身之中。”

“人和天地乃是一體?”

“是。人能夠降生,並非僅因為父母所願所期,而是在父母的努力之上,加諸天地之願。故人子亦是天地之子啊!”

“大人若這般想,私心便是天地之心,公心亦是天地之心,二者就合二為一了。”

“我幼時聽駿府臨濟寺的雪齋禪師說過些類似的話,比如一粒沙中包含日月之道……但成年以後,就忘記了許多,誤以為去掉一切私心,就能成為聖人……”

這正是光悅現今的修為。推及己身,光悅臉不由得微微泛紅。經常為身外之事動怒,其實便是傷害自身。家康的修煉似已超乎常人了。

“光悅啊,私心經過磨煉,就能成為天地之心。明白了此理,我一直都過得很是愉悅。要嚴格調教兒女,請有才能的家臣輔佐指點,方能使他們成有用之材。不僅是自己的兒女,他人之子亦是如此,不分什麽你我,都為上天之子。”

光悅心悅誠服,豁然開朗。“小人明白。大人您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天下蒼生,才不斷築建堅固的城池。”言畢,他哈哈大笑,雖無禮,卻也自然坦蕩。

“光悅,你覺得奇怪?”

“不……是。想到大人如此關注世間……哈哈……”

“好生無禮,居然笑我!”

“大人,忠輝公子和五郎太丸公子都將入住大城。這樣,大人作為父親,既能為兒女計,亦能為天下計。私心即公心,公心即私心。蕩蕩之心,可昭日月!”

家康臉有些紅了,笑道:“看來,你是要不斷錘煉我了……”

光悅胸口一緊,謹慎地收了笑。想想亦確實如此,只有自己才能和自己鬥到最後。“大人,您的話讓小人眼界大開。不管是自己的兒女,還是別人的孩子,都一樣,都要不斷磨煉,使其得以成材。小人深深領悟到了這些。”

“光悅啊,”家康的目光變得嚴厲,“只想到這些,還遠遠不夠啊!”

“哦?”

“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無甚區別,能夠看到這些的,乃是老天之眼。”

“是。”

“認為人皆有天眼,可就過於自大了。上天把孩子托付給人間的父母,非給父親,亦非給母親,而是父母,此中蘊涵著無限的意味。明白嗎?父母會怎樣對待孩子,上天深知這些,才把孩子托付給他們。故,人對自己的孩子常常比對別人的孩子更加疼愛。”

“晤。”光悅突然揉了揉耳朵,心中猶疑。

“光悅,你的表情好生奇怪。我的意思,是不要因為是自己的孩子,就有所顧慮,孩子都是上天托付,應毫無隔閡對待。只是,愛之不能過分。上天對所有孩子一視同仁——這樣說,你能有所領悟吧?人生來都是一樣,對愚癡病弱者,皆不可侮辱輕視。”

“是。”

“大樹的枝葉向四面八方伸展,不會只朝某個方向;或者可以說,只有生得不偏不倚、枝葉繁茂的樹才能成為大木。再簡單些說,兼愛眾生,不分彼此,這才是上天定下的誠實之道。”家康說著,恢復了笑容,“我的毛病又犯了,光顧著說自己的事,還未顧得上聽你說。能夠讓人說出自己的想法,知其好,知其惡,方是真智者所為。除此之外,實無甚智者。來,有無趣事講給我聽聽?”

“是。”光悅長籲一口氣,擡起頭看著家康,道,“所謂智者,便是能聽取人之善言並加以應用之人,小人說得可對?”

“對。故歸根結底,眾人及你,均是家康的智慧源頭啊!”

“豈敢。聽大人這樣說,小人備感榮幸。其實,小人真有幾句話想對大人說。”光悅腦海中浮現出阿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