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部 幕府將軍 二十五 知己之人(第2/5頁)

藤堂高虎使勁眨著眼睛,在這一點上,他的意見和天海一致。

家康長嘆一聲,“這麽說,善政有時也需得大開殺戒?”

“正是。以惡制惡,乃是不得已而為之。”

“呵呵。”家康突然低聲笑道,“這些,德川家康也想到了,而且已經深思熟慮過。”

“哦?”

家康爽快地點點頭,“他們尚未浮出水面,家康亦不必出手。此乃我行事做人的第一要務。”

“哦。”

“如今,不喜太平,並因此而灰心喪氣者實非少數。先前,大家可以背叛父親,殺掉兄弟,憑手中長矛便可成為大名。但我結束了這一切。要列出那些因此而焦躁不安的人,恐怕難以盡數。對於他們,我要耐心解釋,告訴他們,他們錯了。這是我的責任。不管別人如何,我相信佛祖會贊同我。大師,這一點你也應明白吧。明春我便要退隱,但絕非逃避,正好相反,是以退為進。我知天命而主動退隱,不管那些人是何居心,只要他們野心還未暴露,我便不會動手。但萬一有人露出野心,到時秀忠必輕易起而誅之,不必假予我手。這比一直霸著將軍之位不放更有利,大師說呢?”家康笑道。

不知天海想到什麽,縱聲大笑起來,完全不顧出家人應有的矜持。

“大師,你笑什麽?”家康並未責備天海的無禮,平靜道,“難道家康的想法有不妥之處?”

“不,不,毫無不妥。”大笑過後,天海整了整袈裟,道,“老衲笑的並非將軍大人,而是自笑和尚杞人憂天。大人的決定經過了這等深思熟慮,貧僧絕不再加阻攔。將軍大人的想法,實比貧僧所慮周全得多。”

家康轉換了話題:“世間都說,我和太閣最終並非一心。不管在江戶,還是在大坂城,很多人這般認為。”

“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若非英雄,豈能明白英雄心事?”

“初時,我對已故太閣亦抱有警惕之心,怕他玷汙了信長公遺志,於是,便暗中把石川數正送到了太閣身邊,以察太閣為人節操。然而,太閣卻並非如我想象那般。”

天海似乎想起什麽,“那石川伯耆守數正,後來怎樣了?”

藤堂高虎笑著替家康回答道:“後來死了兩次。”

“哦?一個人死了兩次?”

“正是。文祿末年,看到天下已落入將軍大人之手,他在京城死過一次。慶長八年,看到將軍大人真正盡操天下權柄,又在深志城死了一次。”

天海目不轉睛看著二人,似終於明門,“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怪不得死了兩次。”

卻說石川數正得封信州深志城十萬石,表面上是受到秀吉誘惑,背叛家康,棄岡崎城代之職,投了秀吉。但三河武士並不解其中內情,單以為他真背叛了德川,對他恨之入骨。故在家康取得天下之後,他便於文祿三年八月,讓人從京城府邸擡出了自己的靈柩。那恐是和家康商議之後才作出的決定。他的職位由兒子康長繼承,領地原封不動。第二次死亡,怕才是他真正壽終正寢。

家康開始回憶秀吉:“太閣乃是這世上少見的豪傑。他天生才華出眾,我遠遠不及……他性情開朗,豁達無礙,不愧被稱為太陽之子。”

聽見家康稱贊秀吉,藤堂高虎眼露疑惑。他雖曾是秀吉家臣,但與秀吉比起來,他更佩服家康,並因此得到重用,此時他無法贊同家康之言,亦是自然,“是啊,太閣大人頗有人緣,容易親近。但他的言行總讓人感覺有些輕率和虛張聲勢,這是他的不足。”

“非也。虛張聲勢和大話的背後,其實他是如孩子般在認真反省,這便是能發揚信長公遺志的原因。”

“將軍大人總是如此謙遜。”

“不,我是實話實說。為了讓我到大坂城一見,以孝心著稱於世的太閣,甚至不惜以母親為質。若非有著天地般的胸襟和大志,絕對無法做到。”

“作為回報,將軍大人亦胸若海川。關原合戰後,您便未追究澱夫人和秀賴的罪過。”

“高虎,他們只不過孤兒寡母,對戰事一無所知。說到報答太閣恩德,還在以後。”

“有趣!”天海突然探身道,“貧僧亦想聽上一聽,對於豐臣遺孤,將軍大人打算作何處理?”

“來春我進京面聖時,打算將一切都定下來,為他鋪好一條路。”

“鋪好一條路?”

“是啊。我打算在把將軍之位讓與秀忠前,請封秀賴為右大臣。”

“哦。秀忠公子還只是權大納言,即便做上了將軍,也只是內大臣啊。”

“秀賴晉為右大臣之後,待聖上下詔冊封秀忠為將軍,然後請秀賴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