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部 幕府將軍 十三 風已滿樓(第6/7頁)

澱夫人坦率地點頭,“是啊,言之有理。”

“是奇緣啊!”宗薰看到澱夫人同意自己的說法,感到是明言的時候了,“若無三公,首先便不會有大坂城。大坂現今仍只是石山本願寺的門前小町,四周蘆葦叢生。”

“說的是啊。”

“這麽一想,便覺總見公實在睿智。”

澱夫人見宗薰首先贊譽的非秀吉,而是信長,眨巴著眼睛,面帶不解。

“夫人您大概也知,想到在大坂築城的乃是總見公,太閣大人乃是繼承了總見公遺志。”

“不錯。”

“小人有時會想,莫非三公乃是不忍看著蒼生受苦,而降臨到人問的神佛?”

“嗯,是蠻橫粗暴、渾身血腥的神佛。”

“非也,非也。這三公之間,從未發生過真正的爭鬥,此便是明證。太閣大人和將軍此前唯總見公馬首是瞻。”

“這話不差。”

“總見公從一開始便視將軍大人如親兄弟一般。總見公總是把將軍稱為三河的兄弟,二人同心協力。太閣大人也迅速繼承了總見公大業。”

“是啊。”

“太閣知總見公和將軍之誼,故即便有小牧之役,卻並不在意,甚至將親妹妹許配與他,成秦晉之好。要是三公之間互有交惡,怎會有如今太平?這種奇緣,對於萬民來說,愈想愈覺得慶幸。”

“的確如此。若是三人相爭,現在肯定還是亂世。”

“是啊。”宗薰不覺身子前傾。今日的他,失去了一個老練的茶道名師應有的謹慎,“小人想說,因為此緣而聚首的三公,為了天下萬民而攜手,總見公和太閣大人已不在人世,但將軍大人順利繼承了二公遺志。若切斷此緣,而致兩家兵戎相見,那才會招致神佛詛咒和萬民怨恨。將軍大人已充分意識到此憂,請夫人也莫要忘記。要是將此神佛奇緣變成惡緣,總見大人和太閣大人在九泉之下,亦不能瞑目。”宗薰話畢,始憂心澱夫人的反應。

澱夫人脾氣倔強,要是觸怒於她,她便會失去理智。宗薰手心捏了一把汗。可澱夫人卻毫無動怒的跡象。她似忘記了方才的挖苦諷刺,從心底裏同意了宗薰所言。宗薰覺得是告辭的時候了。他未像往常那般泛泛說些逢迎之辭。他只相信,若和家康翻臉,信長公和秀吉公也會怪罪。“蒙夫人寬宏大量,讓小人說了些不該說的話。小人就此告辭了。”

“這就要走了?你說得很好。我有一樣東西送你。”澱夫人拍拍手,叫來右京局,貼在她耳邊輕輕說了幾言,是要賞賜衣物。

“小人不勝榮幸,多謝夫人。”宗薰拜領致謝後,告辭而去。

澱夫人一動不動呆呆注視著院中,不是心緒不佳,她是想把心中美麗的幻影,完整保存於記憶中。

“我要去秀賴那裏,正榮尼一人跟著即可。現在秀賴也該習完字了。”她說著,就要站起身來,旋又改變了主意,“還是先去看看千姬吧。不用先去告訴她,她是我外甥女。”言罷,她捂著嘴爽朗地笑了。“呵呵,看我這記性,阿千現在已非外甥女了,是媳婦。呵呵。”

“是啊。”正榮尼松了一口氣,低下頭,“還有誰跟去?”

“用不著那些個繁文縟節,就你一人跟著就是。”

“小姐一定很高興。”

“是。”

一路上澱夫人喜不自禁,“想想,阿江與還沒有兒子啊。”

“是啊,聽說都是女兒。”

“阿千是長女,長女是我的媳婦。”澱夫人沒好意思繼續說下去。正榮尼知她為何這般高興。她肯定是在想,家康退隱之後,下一個將軍便是秀忠,秀忠之後呢,便是秀賴。千姬終是聯系秀忠和秀賴的繩索啊。這種空想,讓她頓時想起了早已忘記的千姬。

澱夫人一臉興奮地穿過長長的走廊,來到千姬房口。千姬正跟她從江戶帶來的童女阿點相對而坐,玩著雙六。侍女們看到澱夫人到來,頓時慌作一團。來之前未通報,慌張亦是自然。一個侍女忙伏在地上施禮,另一個往屋裏跑去。

“不用了。看啊……從這裏就能看見阿千,清純坦然,也不知畏懼,真是可愛啊。”

但侍女們卻未從字面上理解澱夫人的話。澱夫人喜挑剔、好挖苦的毛病眾人皆知。有侍女道:“奴婢馬上請小姐出來迎接。”

“不用了。我只是想來看看阿千。”

這時,一個嬤嬤慌忙跑了過來,伏在地上,戰戰兢兢說了些歡迎之辭。澱夫人並不覺異常。是因為我的關系,才這麽害怕——她這般想著,走到屋裏。但走進去之後,她才發現千姬和阿點已不在原來的地方。“咦,小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