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部 幕府將軍 十 德川開府

慶長八年十月十八,德川家康以征夷大將軍的身份離開伏見,前往江戶。

是年二月十二冊封將軍以來,已有八月。在此期間,家康一直思量開府一事。最傷腦筋的,不是如何讓諸大名真心臣服,而是如何制定一個標準,讓諸大名去治理各自的領地,有法度可循。大名們領兵打仗時,對於戰陣,個個都滿懷信心,可怎樣治理領地,他們卻心中無底。要讓眾人明白世事推移,理解治國之法,看似簡單,實則異常艱難。僅僅是嚴禁濫殺百姓和禁賭,還遠遠不夠。

故,在回到江戶之前,必須把幕府制度作為雷打不動的法度確定下來。當然,家康是有了這樣的自信才出發的,而且在出發前一日,還辭去了右大臣之職。他決定,令人編寫《朱子新注》明示道德,考慮不許商家插手政事。權錢相結,有百害而無一利。

這有著重大的意義。戰爭時期,大名的本領自不必說,可論到理財,他們遠不及大商巨賈。因此,若不明確此事,領主不日便會被商家玩弄於股掌之間,在不遠的將來,更會成為有名無實的大名。

掌管政務之人為武士,其後為農,商和工居於其下。愛財之人可隨心所欲去聚財,但絕不能奢望以錢使人。這體現了家康對大名的保護,同時也可以看出他的一個想法:支配人的,只能是“道義”。

考慮到商事往未,在長崎設置了奉行和代官;考慮到天下初定,在伊勢的山田設置了山田奉行。

昏庸的領主不會考慮這些,但必須穩住他們,不能把他們逼上絕路,以免引起騷亂。家康此時所行,大致都是將鐮倉幕府草創期的制度作為框架,在此基礎上查漏補缺。

若是坐鎮江戶,京都和江戶之間的東海道的修建便是第一要務。與此同時,還要改修北國和東山二道,一旦出現暴亂,好以武力鎮壓。

各種設想都將在江戶逐一施行。故,家康此行也可稱開府之旅。此後,他的人生便是圓滿了。

千姬和秀賴的婚禮後不久,八月初十,家康的兒子鶴千代降生,這便是後來的水戶賴房,不多言。

眼看著兒孫們一個個來到世間,長大成人,家康的宏圖真的已實現了嗎?

財力不可與政務混淆,沉溺於物欲的人,便讓他享受聚財的快樂,而對於已經領悟“一切都是身外之物”而甘心清貧之人,便把“公家的財事”托付於他,讓他參與政務。

正因以武力為第一,萬一武力與財力勾結而招致動亂,才是大事一件。家康苦思的便是這個問題。照以前的習慣,武力所及之物,均歸己門。在這種錯覺的驅使下,人們常常會因為寸土之爭而頭破血流。土地與太陽月亮一般,並非為某人所專有。必須斷絕刀兵為大的念頭,否則便不能切斷動亂之源。

這個道理,乃家康從佛理中悟出。不知信長公、秀吉公是否知之——天下乃天下蒼生之天下,非武人刀兵之天下。

家康命令長安將每八裏分為三十六町,每八裏築一土台。此次沿東海道而下,看著那些土台,他心中感慨良多。

每抵達一處,自會有人迎接。

轎子停下的地方,不僅有領主,許多領民也來看熱鬧。為了讓世人知“天下乃天下蒼生之天下”有時,家康甚至想告訴那些暴虐的領主:德川家康不但會對爾等嚴格監視訓誡,必要時,甚至會更換領主!如此一來,天下便太平了。百姓努力提高收成,領主也竟相實施仁政,為托付給自己的領民謀福。

“長安,你施展才能的時候到了。”隊伍來到久違的岡崎,在池鯉鯽神禮小憩時,家康轉身看了看跟在轎旁的大久保長安,道:“多虧了你,我足不出戶便知,此地到江戶五百裏,到京城三百裏。”家康一臉高興,似乎忘記了凜冽的寒風。

大久保長安聽到家康褒獎,垂頭,心中卻甚為得意,“哪裏,這都是將軍的智慧,在下不過一介監工。”

“休要謙遜。要是無你的建議,事情進展不會這般順利。”

“大人過獎。在下將盡快完成東山道和北國道的工程。”

“長安,金山的發掘和忠輝新領的整建都還順利吧?”

“是。在上總介大人的領內,川中島乃是關鍵。而且,飯山、長沼、牧之島、海津和一些重要的城池要塞,都已圈繩定界。”

“哦。你不僅為忠輝出力,還為我效力。我決定任命你為所務奉行。”

“所務奉行?”

“與戰時的軍事奉行相當,掌管為鞏固太平的一切事務。”

“多謝將軍大人。”

“你說你去大坂拜訪過阿千?”

“是。婚禮時在下跟著去過,所以在下想去看看小姐在那邊過得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