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部 幕府將軍 三 江戶抱負(第5/6頁)

“這……這又是為何?”

“身為公卿,自會有諸多束縛。因而父親才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以武士統領之身治理天下。這話當然先不必為外人道,不過今後,你也要如此這般教育兒女。”

阿江與還未能完全領會夫君的意思。她曾一度嫁入公卿之家,而且秀吉也是以關白身份執掌天下權柄,因此,她一直以為,德川之途亦如此。她眨眼看著丈夫,目光充滿疑問。秀忠不言,他認為應讓妻子多想想,最後再向她解釋,方能讓她真正明白此中深意。

“是要與太閣大人不一樣嗎?”

“對。”秀忠加強語氣,“太閣乃是擁有武力的公卿。換言之,太閣乃是以文官身份執掌天下。但這不過是權宜之計。眾所周知,太閣大人出身,非武士非公卿,無奈創了‘豐臣’這個姓氏。然而治理國家,根本上還得背靠武功。天下離開了武功,便一日不能太平。”

阿江與瞪大眼睛,看著丈夫不停蠕動的嘴唇。她還是第一次看見秀忠這般健談。

“然而德川從一開始便是武士之家,乃新田源氏後裔。因此,便可以武家統領身份治理國家。只要有此決心,德川家主便不允許過高枕無憂的安逸生活。因此,我們並不期待朝廷的官位。”

“那麽……是另有職位嗎?”

“那是當然。雖然整天誦經念佛,但足利氏代代都是征夷大將軍啊。”

“這,將軍家……”

“正是。只是足利將軍的生活與朝廷沒甚兩樣,從而失去了統率天下的實力,也才導致這讓人棘手的亂世。若一開始足利氏就重視實力,不許任何人輕舉妄動,太平自會持續至今。”

阿江與夫人的眸子漸漸恢復了光彩。她脾氣比秀忠率直,目睹過種種人事沉浮,榮華敗落多有所歷,聽了這些話,與秀忠的感悟大不一樣。她喃喃道:“妾身似終於明白了。”

“若真明白了,便不能允許自家女人追求奢侈。武家的生活本應始終以儉樸為第一,做到自給自足。”

阿江與道:“就是說,並無必要再將天下還給秀賴了?”

將來要歸政外甥一事,似乎一直是阿江與的一塊心病。然而聽到這話,性情耿直的秀忠勃然變色,“你……你剛才說什麽?”

“妾身是說,秀賴十六歲時歸政一事。這話冒犯到大人了嗎?”

“真是混賬想法!”秀忠毫不掩飾地怒吼道。

阿江與夫人很少看到夫君像今日這樣,她忙伏在地上,良久方敢擡頭。她一臉驚恐,心中卻是另一番滋味。正直嚴謹的秀忠有時會讓她心生敬畏,因而在與丈夫說話時,她常常心口不一。

“請大人見諒。妾身只是心中怎麽想便怎麽說。除了女兒,應該無人聽到。”

“這不是有無人聽到的事!”

“即使心中這麽想,也不能問一問嗎?”

秀忠氣得渾身發抖。他看見長女千姬眨著一雙聰慧的眼睛看著自己,方按下怒氣,緩了緩臉色,道:“日後,這種事休要輕易出口!因為石田之亂,局勢有所變化。少君是否合適做將軍,得到日後方知。”

“若秀賴品性氣度均適合做將軍,便要將權柄交還給他?”

“休要再提此事!即便父親將將軍之位傳與我,秀賴是阿千夫婿,又有什麽妨礙?”

阿江與夫人微微一笑,道:“那妾身得快快生個男丁了。”

秀忠不答。

“到時,讓父親大人看看誰才適合當將軍。妾身若不悉心調教,父親大人也會失望。”

秀忠又瞪了妻子一眼,但轉念一想,她說得也不無道理,遂作罷,轉頭看向侍女端上來的晚飯。秀忠的儉樸絲毫不亞於其父。因為他好久沒回城,才上了一條鯛魚。秀忠看著那條鯛魚,又說起了另一樁事:“父親大人說,近日內會把祖母接到伏見去。”

“是啊,祖母必甚是高興。這次戰事,最擔驚受怕的恐是她了。”

“是,都已經七十四歲的人了。”

現贍養在城中的家康生母於大,如今法號傳通院光嶽蓉譽智光。天正十八年八月,家康到江戶後不久去縱鷹狩獵,在歸途上發現了一座荒廢的寺院,於是起名傳通院,定為母親的菩提寺。

“前田家的芳春院不知是否康復了?”

“是啊……近來也沒去望候。”

“那前田家啊……”秀忠拿起筷子,淡淡道,“要把子姬許配給他家。”他語氣裏有些對妻子的顧慮。

阿江與夫人猛擡起頭,盯著秀忠:“剛才,大人說……說什麽?”

秀忠裝作沒聽到,把湯碗送到嘴邊。

“大人,您方才說子姬?”

見夫人不肯罷休,秀忠方又鄭重其事道:“我是說,把子姬許配給了前田家。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