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南征北戰 二十九 出兵朝鮮(第3/4頁)

京城內外軍馬集結,準備三月初一出征。但行程延期了,因為秀吉的眼疾惡化到無法出門。

“三月初一不去亦無妨,秀吉不會大驚小怪,就改成初十吧。”秀吉兩眼包著白布,從聚樂第發出命令,令人備覺悲壯。

有的女人和孩子認為因眼疾延緩出征,是前途黑暗的壞兆頭,秀吉聽了,更大張聲勢,以鼓舞十氣。

三月初四,加藤清正來報,已自肥前的名護屋轉向一岐,而小西行長也由一岐渡海到了對馬。可到了初十,秀吉的眼睛仍不見好,只好再次延期。

“不定在哪一天了,眼睛一好就出發吧。”

一延再延的出征,終影響了士氣。

文祿元年三月十五,第一隊自海上出發。三月十七,德川家康和上杉景勝等率領關東軍,在秀吉的本隊之前出發。和家康同時出發的,還有佐竹義宣、伊達政宗、最上義光、長谷川久一、淺野幸長、加藤光泰等,眾人先整齊列隊於聚樂第前,由戾橋出發,往大宮街而去。每一名士兵都備有兩套服裝,一套在京城裏穿,另一套出了京城穿。在京城裏,要華麗至極,互相攀比。

這一日,天空晴朗,春寒料峭,京城的土地看起來如夢似幻。其間旌旗飄揚,盔甲閃耀,觀者雲集,車馬喧囂,仿佛舉行慶典般熱鬧。其中尤為醒目的,乃是伊達政宗的隊伍,有三十排大旗、五百張弓、五百支火槍。武士們著藍底金色條紋盔甲,佩銀刀,戴金色尖鬥笠。這些步卒之後,緊跟著一百二十名騎馬武士。這些人也著同樣盔甲,背金色半月旗,旗上裝飾豹皮和孔雀毛等。馬背上披著虎、熊皮做的馬鎧,武士身上又佩燙金大刀,甚是引人注目。其中遠藤文七郎、原田左馬介二人,除了腰上佩刀,還背有長長的木刀,外包銀箔,足以令敵喪膽。這便是日後以伊達眾或伊達風來代指華麗的起源,而政宗那種衣不驚人誓不休的性情,也一覽無余。

隨著關東軍的出發,京城、堺港、大坂又傳出種種謠言。因為小西攝津守行長和加藤清正爭著要做先鋒,因此引發了秀吉內庭之爭。加藤清正的支持者為北政所,而極力推舉小西行長當先鋒的乃是澱夫人。秀吉軍表面上士氣昂揚,可是暗地裏你爭我鬥。

謠言說,此次出征,兵力分配很是不公。比如,常陸水戶的佐竹義宜領二十一萬石,派出了兩千人,而二百五十萬石的德川氏,卻派出區區五千人馬。這種不公平也體現在船只、水手、船夫、糧草的征發等方面,只是眾人都怕秀吉,不敢說出口。秀吉的眾多側室當中,澱夫人和松丸夫人二人要隨行至名護屋,北政所則由大坂城移居聚樂第,留守京城。

表面上氣勢磅礴的大出征,背地裏卻隱藏著種種動搖和不安。公卿及武將的不安和懷疑也頗深,《多聞院日記》中如此載道:“此事究竟會演變成怎樣?真是稀世之舉!”也有人認為:“唯願有生之年,能再度踏上故鄉土地。”

懷著這種想法出征的,也有最上義光這樣的武將。

秀吉於二十六出京城。

這一日,秀吉一早就穿戴整齊進了皇宮,向後陽成天皇奏出征表,之後退出,馬上整裝,率領旗下三萬大軍,巳時自聚樂第出發。

這一日,朝廷為遠征將士送行,在四足門和唐門之間設棚,天皇和太上皇都等在這裏。

三千先鋒過後,是秀吉的本隊。最前邊為六十排印有金桐紋的大旗,並排在棚前,百官矚目。其次是號兵。接下來是馬隊,騎士們都著盔甲,帶三十把黃金大刀、盾五十、備用馬七十匹——馬全披著金馬鎧,遍覆錦繡。

其後,為騎著大馬的豐臣秀吉。秀吉佩黃金大刀,刀柄垂錦穗,左肩背重藤弓,以黃金裝飾駿馬,再加上大名鼎鼎的千成瓢簞金馬印,尤為耀眼,天皇似還不及他的威儀。秀吉來到天皇棚前,下馬,恭恭敬敬上了台階。

問候過天皇後,秀吉便高聲稟報出征情形。他由於眼疾不得不兩度延緩出征,自應動搖了信心才是。實際上,自從弟弟秀長故去,他便諸事不順。但為了掩飾這些痕跡,秀吉故意高聲大氣。棚裏的百官不用說,連離棚很遠的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天皇聽完後,便賜了酒菜。結束了三獻之禮,秀吉下階,又登上太上皇的小屋。一切都依禮進行。秀吉在這裏也接受了三獻之禮,退下,騎馬前往向明神社前。

神社附近也擠滿看熱鬧的人,他們盛贊隊伍的豪華:“太閣大人究竟帶了多少黃金?”

“這種事怎會知道!”

“有人說,他此次征集了所有課稅,這些黃金都是這麽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