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南征北戰 五 光悅進言(第2/4頁)

“僅此而已嗎?你不認為此乃盛世之光?”

“恕小人直言:言之尚早。”

“哦?你是何意?”

“世上還有無數並不熱衷茶道之人。茶會對風雅之士而言,誠為不錯,但對於不解風情之人,卻毫無意義。”

“那麽關白大人用心何在?”

“豪雄的用心,我輩無法猜測。請大人見諒。”

“光悅,你能明白日蓮祖師的心思,卻無法洞察關白大人的用心?”

“慚愧。何人都能清晰地看到太陽,卻無法看到命運之星。難解之物,比可解之物更加偉大。希望您能理解。”

家康凝視著光悅大膽而清澈的目光。此人有著連武士也少有的氣魄。他對光悅有了更大的興趣,“既如此,假如你是關白,你會不會舉辦這次大茶會?”

“我是關白?”

“茶後的閑談而已。”

光悅微微笑了,他的笑容就像未諳世事的孩子般純真,“小人想先談談自己的事。實際上,小人還有一個老母親。”

“嗯。”

“小人之母知道我很想用別人送給敝家的一塊絹做衣裳,但她要把這份喜悅和眾人分享,就把這塊絹裁成了幾十塊方巾,送給了家裏幫工們的女眷,至今也沒給我做新衣。這是我的回答,希望大人明察。”

家康不由拍了拍膝蓋,“怎樣,茶屋?”茶屋無言。家康又道:“令堂沒有拿那塊絹做衣裳,而是把它分給了眾人?”

光悅又笑,“家母所行,方是真正的茶道啊。”

“哦。我還有一事想向你打聽,絕非在試探你。德川家康今天遇到了良師益友,想多多向先生請教。”

“這實在是……您太擡舉小人了。”

“若是你,你會以什麽來代替大茶會慶祝天下太平?”

“這個嘛,”光悅想了想,“我會施粥。”

“施粥?”

“在洛中洛外的寺院架起大鍋,施予大家。”

“哦!”

“此時沒有關白,沒有乞丐,沒有商家,也沒有武士,同鍋同食,走向新的太平生活。”

“真是志向遠大啊。”

“是,我對別人也這樣說。準備好鍋,囤好米糧,以備不時之需。由天子下令,將這些鍋、米交給關白保管,讓百姓安居樂業。在百姓飽暖之前,關白應恭恭敬敬繼續用粥。”

家康忙道:“光悅你是說,關白應以粥度日?”

光悅又笑了,“小人以為,此乃匡扶正道的根本。”

“哦。”

“自己極盡奢侈,還對百姓指手畫腳,自非天理。世上若有非理之事,必定會有動亂發生。平民出身的太閣必須有這種忍耐力。天下尚未富足,要諸事節儉……待到無人挨餓,方能建立寺院,舉辦茶會,甚至觀賞歌舞……”

“好!好!光悅。”家康拍了拍額頭,“哎呀,你好生嚴苛。我告訴家中武士,自己不耕作,還耽於奢侈,自會增加百姓之苦。我雖以麥飯為食,但依你的說法,還是太奢侈了。”

“但正是此讓小人感懷。”

“感懷?”

“是,小人敬仰大人的第一個理由,便是大人堅持吃麥飯。”

“哦。”

“大人家中,醬湯也是清可見底。”

“言重了。”

“大人讓小人感動。”光悅的眼睛真的濕潤了。

家康打心眼兒裏感到高興。光悅絕非只知阿諛奉承之人,他分明還在嘲笑今日的大茶會。在他看來,這根本不是匡扶正道,實毫無用處。被世人風評為吝嗇之人的家康,終於發現了一個能明白自己心思的人。德川氏的強大,源於家康自身的質樸。他非常清楚銀錢的力量,比任何家臣都要儉樸。

要統率眾人,就要增加他們的俸祿,否則眾人是不會服從的。但獲取的領地是有限的,當沒有土地時,封賜便到了盡頭,秩序便要崩潰。這些是家康從源賴朝公以來的鐮倉幕府史中學到的。他相信,自身質樸、知足,就可團結眾人,生起希望,而不知足則是停滯和分裂的根源。年輕的光悅能認識這一點,家康甚是高興。他笑道:“哦,我家的醬湯清可見底?”

“小人方才忘形,出言不遜,請大人見諒。”

“不不,家康從未受過比這更好的褒揚。多謝先生。”

“不敢當。”

“奢侈是萬惡之源!”家康看了看小栗大六和茶屋愉快地笑了,“你們二人也從明日開始食粥吧?”

茶屋四郎次郎和顏悅色看了看光悅,道:“本阿彌先生,您對為政之道似深有體會啊。”

“不敢當。”

“您認為要匡扶正道,應從自身開始,做百姓的表率。這是否暗示關白大人已離百姓越來越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