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雙雄罷兵 二十九 降伏島津(第4/5頁)

秀吉啜著利休泡的茶,自顧自點著頭,“言之過早,是這個意思啊!”

“大人是說在下的茶沒泡好嗎?”

“哈哈,我是說博多港口的重建啊!”秀吉喝完茶,如往常一樣把茶碗翻轉過來,觀賞著碗底,“這是高麗的茶碗嗎,居士?”

“是。”

“很像井戶茶碗,很精致,碗底也很雅致。叫什麽名字?”

利休沉穩地笑道:“可能是井戶的小貫人。”

“這可是稀世珍品,從何處得來?”

“對馬的宗先生所送。”利休說完,又改變口氣,“雖有些意思,但到底非大人喜歡,只能在旅中權且用用。”

“不,很不錯。宗家住得離高麗近,好像從那裏得了不少東西。高麗似是個頗為神奇的國家。”

“不,制陶術都是從大明國傳過去的。”

“居士啊,日本平定了,去高麗走一趟吧。”

“還未想及此。”利休笑著搖手,“既然特意來到這裏,還是該在整頓博多港之外,好好觀察肥前、肥後與築後的洋教。”

“晤,洋教,倒也是。”秀吉道,“以西洋為目標,比以高麗為目標還有利?為此,也必須弄懂洋教才行。哈哈哈,到底是堺港人。”

被秀吉一語中的,利休垂下頭。二人之間的關系很微妙,利休乃秀吉的茶道師父,秀吉則給利休三千石俸祿,把其當成友人。當然,像秀吉這般嗅覺敏銳之人,不可能不知堺港人的目的,他知而用之,是因為從沒想過把利休當成師父。可是,以師父自居的利休卻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秀吉若失敗,就是堺港人的失誤,日本國的發展會因此受影響。

另,二人性情相投,一言以蔽之,都有著“要萬古流芳”之心。秀吉想成為舉世罕見的英雄,作為日本的“救世之人”,像神一樣被擁戴;而利休在茶道方面有著和秀吉同樣的抱負。

最近發生的一件事,令利休很不放心。在出征九州的同時,秀吉將目光自南方轉向朝鮮。此時,他後悔不該把高麗茶碗拿出來,慌忙把話題從茶具轉移到洋教上。

當然,秀吉的做法自有道理。這與他把陣地轉移到太平寺沒多久,對馬島主宗贊岐守義調派佐須調滿、柳川調信、柚谷康廣三名使者,給秀吉帶來的消息有關。實際上,秀吉過去所提的“出兵朝鮮”,不過是他安定海內的一種手段。而義調卻信以為真,便派來三個使者,道:“請大人放棄出兵朝鮮的打算。”

“朝鮮王絕無反叛之意,連違背關白大人的想法都沒有。在下和他們經常打交道,對他們很了解。”另一使者道。

利休在一旁暗自發笑。在堺港成長起來的利休,對於宗贊岐守義調的一切了如指掌——其是擔心不能再獨霸與朝鮮的交易。

可秀吉的反應出人意料:“好!那麽,就不派兵了。不過,讓義調轉達朝鮮王,要來朝貢我天子!”

其後,秀吉常常這麽盤算:何不把高麗、大明國都收入囊中?

宗義調本是為自己打算,卻使得秀吉的注意力真正轉向了朝鮮。利休最擔心的正是這些。因此,要盡快給秀吉找到更具吸引力的“玩物”。這便是以師父自居的利休居士當前焦躁不安的原因。

據秀吉所知,堺港人對海外之事了若指掌。若與高麗交易,至多只能讓宗義調一人得到更多實惠,可是打通南方的通路,卻可以溝通呂宋、安南、天竺乃至整個西洋。況且,日本國只要一把腳踏上高麗,大明國就會來幹涉,到時定然進退兩難。

“恕在下直言,大人眼光有誤。”

“哦?”

“是,大人剛才說,您了解堺港人的想法。”

“哈哈,被識破了,覺得不是滋味嗎?”

“大人錯了,堺港人的想法是讓大人獲最大利益,讓日本獲最大利益。堺港人若打算在大人手下出息,就一定要謹慎。”

“我明白,我明白,你是說那些小事就交給曾呂利吧。”

“是,大人的眼光應該更高遠些。”利休道。

“可是,義調那廝心懷歹意,一心想著自己,阻攔我出兵……”

“大人不睬他便是了。”

“哼,他會因此得寸迸尺。去吩咐安國寺惠瓊,叫他讓宗父子到博多來。”

“來做什麽?”

“哈哈,你放心。只要努力,我們會成為朋友。我不會為難他們。假如我向他們父子提出要求,就是命令朝鮮王入朝見我。”

利休突然眉頭緊鎖,他覺得拋開這個問題為宜。好不容易統一了日本國,正是百廢待興之時,竟然要去高麗,再說,即使派出日本所有的船只,人手也不夠。九州之役已經令船主們精疲力盡。他遂道:“大人想用多久解決島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