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河北風雲(上)(第2/3頁)

當然,他也不是什麽善男信女,他到魏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所有居民家中糧食和鐵器全部沒收,並按天來發放配給糧食,這樣,他們就難以逃跑,同樣,將所有青壯男子集中起來種田,以他們的表現,給他們家人發放口糧。

男人賣力幹活,他們的妻女就能多一點口糧,男人偷懶或是抱怨不聽話,就克扣他們家人的口糧,這一招非常毒辣,使近十萬青壯男子像牛馬一樣給他種田幹活,保證了他軍隊的軍糧供給。

在河北諸將中,田承嗣被稱為狡狐,在河北歷次動蕩中,他狐狸般的性格開始顯現出來,蔡希德滅了,李歸仁完了,史思明反了,惟獨他田承嗣一直保存實力,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還悄悄地吸納了不少殘兵敗將,使他的兵力達到了六萬人。

這幾天他接到了兩個重大的情報,一個是安祿山被擊敗,殘部逃往營州,另一個是南唐覆滅,李慶安已經完成了除河北道之外的大唐統一。

李慶安下一步必然是河北了,河北收復只是早晚問題,其實田承嗣早就看出了李慶安的策略,李慶安不是沒有實力收復河北,他之所以遲遲不收復河北,就是要把安祿山留下來,懸在大唐士民的頭上,使他做一切事情都有安祿山造反這個借口,等他羽翼成熟了,他再來收拾河北。

現在南唐已經覆滅了,也就喻示著李慶安的羽翼已經成熟,對河北動手已是必然。

而河北的局勢已經明朗化,安祿山和史思明變成了傀儡,一直潛伏在他們身後的勢力終於走上前台,史思明的後台是回紇人,而安祿山的後台是契丹人,他們二人之所以能在漢人幾乎被殺盡的情況下,依然維持強大的軍隊,糧食從哪裏來,實際上就是契丹和回紇的供給。

從他們軍隊種族結構來看,漢人幾乎沒有了,史思明軍隊是以突厥及回紇人為主,而安祿山的軍隊就是契丹人和奚人,他們軍隊中的少數漢兵也淪為軍奴,漢人軍隊都集中在李懷仙和他田承嗣的手中。

如果從民族的角度來看,他田承嗣無疑是和李慶安站在一線的,投降朝廷是他的必然歸宿,這一點,田承嗣心知肚明。

但田承嗣並不想這樣輕易投降李慶安,他要的是利益最大化,要看李慶安給他什麽,李懷仙投降後得到了北平縣公、右武衛大將軍一職,那他田承嗣呢?他能得到什麽?

這時,院子裏傳來了腳步聲,有士兵在外面稟報:“大帥!巡邏哨兵抓到一名報信兵,是唐軍派來送信。”

田承嗣一轉身,他略略沉思片刻,便令道:“帶他進來!”

片刻,唐軍斥候周元被帶進了屋子,周元躬身行了一禮,“唐軍斥候營校尉周元參見田將軍!”

田承嗣見此人還算懂禮,便微微點頭,“你有什麽信要給我?”

信已經在親兵手中了,一名親兵將信呈了上來,田承嗣接過信,眼睛頓時閃過一絲震驚,這竟然是李慶安給他的親筆信。

‘趙王、天下兵馬大元帥李慶安致魏博田秉嗣將軍’,田承嗣克制住內心的緊張,拆開了信。

‘魏博田將軍閣下,河北之亂時至今日,已是胡馬對中原的虎窺,回紇突厥借史思明南侵中原,契丹奚人借安祿山欲虎吞河北,飲馬中原,將軍何去何從?將軍手下皆為漢家子弟,安願為胡酋所驅,殺戮父母、淫辱姐妹?嘆河北繁華,今日已是焦土,赤地千裏,白骨露野,生靈塗炭,李慶安身為天下元帥,不容華夏江山淪陷胡虜鐵蹄,欲引官軍北上,驅逐韃虜,重振大唐威儀,但不忍漢家相殘,特勸將軍回歸大唐,封蔭妻子,列大將軍,切莫執迷不悟,否則將軍非但性命難保,且打入奸佞另冊,遺臭萬年,望將軍三思,李慶安敬上!又,今河北重事,保民為上。’

李慶安的來信,田承嗣足足看了三遍,揣摩裏面每一個字的意思,他關心的是,李慶安將怎麽封他,信中講得很清楚了,封蔭妻子,列大將軍,蔭妻子是爵位,大將軍是職位,也就是說和李懷仙相仿。

田承嗣看了一眼送信的斥候,又問道:“周校尉還有什麽口信要給我嗎?”

“口信就是八個字,‘善待吾民,位過懷仙’,我不懂什麽意思,請田將軍自己理解。”

田承嗣點點頭,吩咐左右,“帶他下去,好好招待。”

周元被帶下去了,田承嗣慢慢走到沙盤前,反復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只要他善待民眾,他將來的位子就能超越李懷仙,但魏、博、貝三州近三十萬漢民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並沒有像蔡希德、李歸仁那樣虐殺他們,雖然民眾日子苦一點,但絕對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