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岐州安民(第3/4頁)

他們一行人沖上了一座木橋,向升原渠對岸馳去,不多時,一行人便來到了一條溝渠前,這條溝渠非常重要,眼下正在挖掘,南面是一條小河,叫潘南河,這條溝渠挖通後,就將把潘南河與升原渠聯接起來,不僅如此,這條溝渠還將是河北移民與當地農戶的土地分界線,以東是當地人的土地,以西是河北移民的土地。

由於天剛亮,溝渠兩邊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溝渠由移民負責挖掘,現在還沒有開工,兩邊的稻田都已經收割了,上面鋪滿了稻杆灰,這是很好的肥料。

“大將軍,休息一下吧!”

一名親兵將水葫蘆遞給了李慶安,李慶安接過葫蘆喝了一口水,這時,他見不遠處正冒著滾滾濃煙,便催馬道:“走!看看去。”

一行人奔馳片刻,便來到了冒濃煙之處,只見升原渠邊的便道上,幾戶農民正在燒稻杆,從他們的裝束,一眼便可以看出是河北來的移民,這幾名農民也聽到了馬蹄聲,都回頭呆呆地望著從霧氣中出現的騎兵,眼中露出了害怕之色,其中三個女人更是害怕地躲在了丈夫的身後。

見幾名農民要跑,一名親兵便下馬跑上去道:“你們不要害怕,不會傷害你們。”

或許是感覺自己再怎麽跑也跑不過四條腿的馬,幾名農民都放棄了逃跑的念頭,向路邊走去,把道路讓出來。

李慶安也翻身下馬,走上前,打量了他們一眼,便笑道:“你們都是河北移民嗎?”

一名三十余歲的男子點了點頭,“回稟將軍,我們都是。”

“嗯!那你們中有甲長嗎?”

這次河北移民約有四十余萬戶,規模浩大,由於井陘關出事後,朝廷便采用了李慶安的建議,對河北移民實行民團保甲法,也就是實行半軍事化管理,百戶為一保,設一名保正;十戶為一甲,設一名甲長,可以由他們自己選舉,每戶發放一把刀或者一副弓箭,男主人必須要定時進行軍事訓練,以加強自保的能力。

李慶安見這一夥燒稻杆的農民至少有五六戶人家,他便估計其中可能有甲長,果然,剛才那個三十余歲的男子上前躬身道:“回稟將軍,我就是甲長。”

李慶安又問道:“你是哪裏人,叫什麽名字?”

甲長指著旁邊的幾戶農民道:“我們都是相州安陽縣高喬村人,在下叫高富貴。”

“嗯!這個名字起得不錯。”

李慶安笑了笑道:“大家坐下說話吧!”

眾人見李慶安和善,他的騎兵都在數十步外,驚懼之心便慢慢消失了,兩名親兵跑回去拿了十幾個胡凳來,李慶安將胡凳遞給他們,“大家隨意坐,不用拘束。”

農民們接過胡凳,有人見胡凳做得精致,仔細看了半天才慢慢坐下,這時,李慶安笑著對眾人道:“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李,是安西軍的將軍,剛從長安來,而且這次河北大移民就是我的建議,我一直想了解一下移民的情況,正好遇到你們,大家都說說吧!暢所欲言,言者無罪。”

眾人聽說河北大移民竟是他的建議,都不由肅然起敬,這說明此人的官職不低,高富貴更有點不安了,呐呐道:“將軍要我們說點什麽呢?”

李慶安見此人頗為老實,不由對他有幾分好感,便笑道:“那我先問吧!你們對這次移民是否後悔?”

眾人一起搖頭,七嘴八舌道:“怎麽會後悔呢!歡喜都還來不及……這是關中啊!”

“我來說吧!”

高富貴有點靦腆道:“我家三兄弟一起報名遷移,本來我們報名是關內道,但我們運氣很好,快到達原州時官府忽然通知我們,我們改遷關中岐州,大夥兒都樂壞了,而且到了岐州,每戶還給四十畝上田……”

“等等!”

李慶安忽然覺得有些不對了,他奇怪地問道:“我記得是每戶三十畝啊!怎麽變成四十畝了?”

“這個……”

幾個農民面面相覷,高富貴道:“公告中說每戶還給一頭牛,但關中的耕牛也不足,所以就每戶多給了十畝土地,代替了耕牛。”

李慶安點點頭,一頭牛換十畝上田,這到很值啊!不過牛是有的,明年開春時,將從河西調三十萬頭牛至中原,到時移民人家基本上每戶都會有一頭,但李慶安沒有說破,便又笑道:“那糧食呢?秋收剛剛結束,秋糧可有你們的份?”

“官府定的是每戶每月五鬥米,一斤鹽,若人口多不夠,要麽就自己掏錢買,要麽就分家立新戶,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參加民團軍訓,或者冬天去參加修水利,那時米糧就由公家出,家裏就可以省下一份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