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斬斷後路(第2/3頁)

但田乾真卻明白李慶安按兵不動的原因,首先是贊普初亡,吐蕃人急於報仇,士氣正旺,所以暫時不打,等吐蕃軍平息下來後,內部很可能就會因為贊普亡故而造成分裂,如果當時就急於攻打,反而會使吐蕃人同仇敵愾,拋棄了他們之間的矛盾,所以李慶安一直按兵不動,這其實是一種以不動來制動的高明策略。

其次便是李慶安在等待阿姆河河水消融,自然地將吐蕃軍一分為二,這樣唐軍就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這也是田乾真極為贊成的策略,正因為他讀懂了李慶安的策略,田乾真心中便升起一種惺惺相惜的敬佩,跟著這樣的主帥,要比跟著安祿山更有前途,盡管他原本是將軍,而現在只是中郎將,但田乾真並不在意,他只希望能有更多的立功機會。

這時,田乾真再也忍不住,便低聲建議道:“大將軍,卑職建議立刻在怛沒城搭建浮橋,在吐蕃人發現我們的策略之前,我們的先頭部隊能搶先渡過阿姆河。”

李慶安回頭看了他一眼,笑問道:“假如我們圍城打援,等吐蕃援軍北上後再摧毀他們的浮橋,斷絕他們的後路,你以為此計如何?”

田乾真為李慶安大膽的計劃而感到一陣膛目結舌,但他很快便冷靜下來,道:“我以為此計太過於冒險,不是太妥當。”

“你說說看,哪裏冒險了?”

李慶安站直了身子,對所有人笑道:“大家都來聽一聽,集思廣益嘛!”

周圍的人都圍了上來,在主帥的鼓勵下,田乾真脹紅了臉道:“關鍵是我們不知道吐蕃人會來多少援軍,如果來一兩萬人,或許還能一戰,如果他們來五萬人以上,那麽兵力對比就對我們不利了,我們分兵兩路,反而容易被他們各個擊破,而且吐蕃大軍渡河後,便將戰場北移了,同時他們也不會被河水一分兩半,河水便失去阻礙作用,所以卑職以為,此計太過於冒險,大將軍采用此計,弊大於利。”

旁邊的賀拔余潤有些不服,手叉在胸前問道:“如果吐蕃援軍只有兩三萬人呢,那豈不是讓他們渡過河來更好?”

田乾真搖了搖頭道:“不可能才兩三萬人,步師城的兵力本身就有四萬了,按照援軍對等原則,他們至少也會派來四萬以上的援軍,如果只派兩三萬的援軍來,這援軍就沒有意義了。”

“你又沒和吐蕃人打過仗,你怎麽知道吐蕃人的習慣?”

“好了,大家都別說了。”

李慶安看出眾將對田乾真都有些瞧不起,他知道這因為田乾真是降將的緣故,便打斷了眾人的話,道:“我已經接到了斥候的鴿信,尚息東贊調集五萬大軍北援阿緩城,已經在橋南一百三十裏外,現在我擔心的並不是吐蕃援軍過河北上,而是擔心步師城的吐蕃軍在援軍到來後趁機南撤,那時我們就被動了,所以我決定,我們還是要盡快毀掉浮橋。”

說到這,他又回頭對田乾真笑道:“田將軍,怛沒城只有四千吐蕃駐軍,我給你六千人,你給我全殲怛沒城吐蕃軍,從那裏搭建唐軍的浮橋,如果你能成功,我記你大功一件。”

田乾真心中振奮,急忙抱拳道:“卑職遵命!”

李慶安卻沒有說完,他又淡淡道:“若你失敗了,我同樣也要追究你敗軍之罪!”

……

吐蕃軍連接南北的浮橋位於步師城西南三十裏外的阿姆河上,由四十艘寬邊平底船組成,橋面寬闊,可同時容納三匹戰馬並行,這座橋可以說是吐蕃軍的生死通道,一萬吐蕃軍扼守橋北周圍,並築起了城堡,唐軍即使用火攻,他們的弓箭也難以射到橋面,在橋南也同樣有重兵把守。

這時,守橋的大軍已經接到消息,尚息東贊親率五萬援軍已經在橋南面一百二十裏外了,最多還有半天,前鋒便可抵達橋頭,尚息東贊命他們加強戒備,不準唐軍毀橋。

吐蕃軍立刻四散派出去十幾支巡邏隊,探查周圍的情況,又派了千人在橋上巡邏,防止唐軍從河面上破壞橋梁。

吐蕃軍考慮得非常周詳,他的預料也沒有錯,唐軍果然是要從河面上襲擊浮橋,中午時分,正是一天中河面風力最小的時刻,浮橋上遊約兩裏外,忽然出現了兩只小船,又快又穩,正迅速地向下遊駛來。

由於浮橋是建在一處水流稍微平緩之處,而這段平緩的距離並不短,足足有五六裏長,而在更上遊的河中卻是亂石嶙峋,水流湍急,根本無法行船,很顯然,這兩艘船就是從上遊兩三裏處下水。

這一點吐蕃軍也預料到了,他們在上遊平緩的這段距離內部署了近千名哨兵,但吐蕃軍智者千慮,卻終有一失,他們沒有考慮河對岸,這是一種本能的想法,唐軍都是在北岸行動,不可能出現在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