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燃眉之急(第2/4頁)

“你說吧!”李慶安冷冷道。

鮮於仲通有些為難了,他們中間可隔著千余名難民呢?這可怎麽談,他見李慶安態度冷淡,只得硬著頭皮道:“大將軍,聖上曾有旨意,河東災民只準就食於陜州和河南府,不得進京,我為京兆尹,只能遵循上意,顧不準他們進城,請大將軍見諒!”

“那按鮮於使君的意思,這些難民就讓他們餓死在長安城外外,或者把他們趕出京兆府的管轄地,就和鮮於使君無關了,對嗎?”

鮮於仲通嘆了口氣道:“我明白大將軍的意思,我會在城外搭粥棚賑災,但大將軍可曾想過,這只是第一批難民,以後還會有大批難民陸續趕到,我若讓他們進城,那後面的難民怎麽辦?如果讓他們全部進城就食,這個責任我擔不起,大將軍想必也不會擔,所以煩請大將軍不要幹涉我京兆尹的事務。”

李慶安冷笑一聲道:“我可不敢幹涉鮮於使君的政務,但遷河東、河南、關中三十萬戶去安西,這也是聖諭天下之事,這批難民安知會不會就是將來遷移安西的民眾,鮮於使君,如果他們是遷移安西之民,那這就是我的事,我就要過問,鮮於使君,你也曾是劍南節度使,應知幹涉軍務的後果,你自己考慮吧!”

鮮於仲通見李慶安態度橫蠻,口氣強硬,心中著實為難之極,可讓這些難民進城,他又萬萬不敢,無奈,他只得對李慶安拱手道:“那請大將軍給我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合理,我一定照辦!”

其實李慶安要的就是他這句話,他也知道難民進城會引發騷亂,更清楚準不準難民進城確實是鮮於仲通的權限,自己若做的過分,那就是越權了,他見鮮於仲通已經表現出合作的態度,便道:“既然鮮於使君說會搭粥棚賑災,那請讓我看一看鮮於使君的切實措施,不要讓我等只看到棍棒和驅趕,而看不見粥鍋及帳篷,我想鮮於使君若能把這些事情做在前面,那這些難民誰又會進城去四處乞食呢?鮮於使君以為這個建議合理嗎?”

鮮於仲通剛剛上任,尚不知自己能動用多少糧米和帳篷,再加之這些難民來得突然,所以他一時還來不及安排賑災,現在李慶安擺明了要幹涉此事,他只得對手下衙役道:“速去通知萬年長安兩縣,就說是我的命令,命令他們立刻在城外搭粥棚賑災。”

吩咐完,他又拱手對眾難民喊道:“各位父老鄉親,我已經安排在城外賑粥,請各位鄉親耐心等候,很快就會有糧食運來。”

明德門外頓時歡聲雷動,數千難民紛紛向李慶安磕頭謝恩,在他們眼中,這是李慶安替他們解決最緊迫的饑餓問題,而不是那位騎在馬上的官老爺!

李慶安對眾難民抱拳笑道:“各位鄉親,朝廷準備遷三十萬戶中原之民去安西,我可以向大家保證,在安西,每戶人家都會有自己的土地,每戶不會低於三十畝,只要大家辛勤耕種,就絕不會有饑荒,全家衣食無憂,孩子們還能免費讀書,老人有官府供應糧米,也不會有人來侵占你們土地,我歡迎大家去安西安家。”

數千難民再次爆發出一片震耳欲聾的歡呼聲,李慶安雖然沒有沒有給予他們急需粥和帳篷,但李慶安卻給了他們更珍貴東西,那就是希望。

在民眾們激動的鼓掌聲中,百名親衛保護著馬車,緩緩駛進了明德門。

……

在興慶宮禦書房的議事堂內,李隆基正和哥舒翰以及幾名相國商議出兵吐蕃一事,這是一場臨時召開的會議,起因是李隆基記錯了接見大食特使的時間,他提前一個時辰來到大同殿,卻得知要一個時辰以後,接見才開始,作為帝王,李隆基當然不會承認自己記錯了,於是,他便召開了這次政事堂臨時會議。

李林甫因身體緣故沒有來參見,楊國忠、張筠、陳希烈、韋見素、楊慎衿和剛剛升為相國的王珙以及新儲君李豫等人參加了這次會議。

這次戰役的另一名主要人物,安西節度使李慶安已經派人去叫了,應該很快就會到來,在具體談軍務之前,李隆基關心的是朝廷的錢糧能否支撐這次戰役,根據哥舒翰的計劃,這次戰役將調河西及隴右共十五萬大軍參戰,另外,李慶安也承諾將調五萬安西軍配合隴右軍的作戰,這樣就是二十萬大軍,原定是深秋十月開戰,但由於李慶安異議和高原特殊的氣候,作戰計劃便提前到了七月,作戰期約三個月時間,這樣便需要調糧一百萬石,其中七十萬石供應隴右,三十萬石調往安西,再考慮到路上運輸消耗,朝廷至少需要籌集糧食一百二十萬石,以及軍餉、兵器、帳篷、草料等大量軍需物資,此李慶安還提出了五萬擔茶葉的要求,這是因為安西軍軍糧不足時,便以牛羊為主食,軍中急需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