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燃眉之急

失去了李泌,卻得到了阿布思的同羅軍,這一失一得都是李慶安沒有想到的,而且答應阿布思的同羅部去北庭,自己只看中了他精銳的騎兵,同羅部去北庭會引來的一系列政治後果他卻沒有仔細去考慮,在某種程度上說,他的這個決定有點草率了,但後悔已經來不及,只得靜觀其變了。

當天晚上,李慶安沒有返回長安城內,便直接在軍營中休息了。

次日一早,一名中官找到了李慶安,讓他立刻進宮,李隆基召見他商議吐蕃戰役。

當李慶安的馬車和百名親衛行明德門時,他卻無法前行,前方約有數千逃難而來的災民堵住了城門,哭喊聲此起彼伏,面黃肌瘦的老人、衣衫襤褸的婦孺、哀聲嘆氣的男人,一雙雙哀求的目光令人揪心,這時,李慶安的一名親兵跑到車窗前稟報道:“大將軍,這是從河東晉州和絳州逃來的難民,他們那裏去年大旱,顆粒無收,正逢青黃不接時,他們實在活不下去了。”

“去看看!是誰在管理城門,為什麽不讓他們進城?”

親兵奔去了,李慶安目光沉重地望著這些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災民,他不由想起前年去河南道視察災民,一樣的餓殍遍野,這裏面有天災,但更多卻是人禍,無休無止的土地兼並,使大唐農民失去生存的土地,使他們抵抗災難的能力變得異常脆弱,稍有災難便難以生存下去,紛紛背井離鄉,流離失所,這便是李隆基肯把河東民眾遷移安西的根本原因,實在是問題太嚴重,農民們已經無法生存下去了。

遠處他隱隱看見京兆尹的衙役和金吾衛士兵在驅趕災民,用棍棒亂打,仿佛趕鴨子一般,將一群群企圖沖進城的災民們打散,不少人被打得頭破血流,幾十名少年被打翻在地,他們爬起來拼命向城門內奔跑,仿佛只要跑進城門洞,他們就有生存的希望,一雙雙眼睛是那麽充滿渴望,是那麽急切,但金吾衛的棍棒卻無情地打破了他們的希望,幾名少年滿臉鮮血,嘶聲叫喊著被木棍架了出來,扔進了護城河中,在城門洞口,一名軍官和一名金吾衛將軍騎在馬上,指揮著士兵和衙役驅趕難民。

那名金吾衛將軍李慶安認識,叫做徐芳正,當年是千牛衛的郎將,現在已經升為將軍了,但那名高官他卻不認識,看樣子至少是京兆少尹。

片刻,他的親兵奔來稟報:“大將軍,城門口是新任京兆尹鮮於仲通,他說不允許災民入城沖擊糧價。”

“原來是他!”

李慶安不由有些微微動怒了,這個鮮於仲通是昨天下午才正式上任京兆尹,數千災民要進城乞食,這麽嚴重的問題,他只會用棍棒驅趕嗎?若激起民變,這個責任他又擔得起?

李慶安下了馬車,翻身上馬,災民們見他似乎是個高官,紛紛圍了上前,數百人老人婦孺跪在地苦苦上哀求道:“軍爺,求求讓我們進城吧!再沒有吃的,我們要活不下去了。”

李慶安見災民中有大群孩子也跪在地上,一個個瘦骨伶仃,眼中充滿了一種饑餓的哀苦之色,李慶安心中不忍,回頭對親兵們道:“把幹糧袋散發給孩子。”

士兵們紛紛從馬上解下幹糧袋,走進饑民中分給了大群孩子,難民見李慶安表現出了善意,更加群情激蕩,他們聽士兵說這是安西節度使大將軍,頓時求生的希望在他們心中燃燒,再沒有人去沖擊城門,男女老幼全部圍攏上來向他述說災情,喊聲和哭聲連成一片,一名離李慶安最近的年邁老者泣道:“但凡有一點活路我們就不會來長安乞食,四個月滴雨未下,一個冬天,晉州的樹皮都扒得差不多了,新長出的野菜也挖掘殆盡,整村整鄉人逃亡,有的去太原府,但更多人逃亡關中,我們實在活不下去了,求大將軍給聖上說說,給大夥兒賑粥,給大夥兒一點活路吧!”

“大將軍,求求你了!”難民哀求聲一片。

這時,京兆尹鮮於仲通發現有人出面了,他看見了馬車上有節度使的旌節,一下子便猜到是李慶安到了,鮮於仲通是前任劍南節度使,因大敗於南詔吐蕃聯軍而被高仙芝取代,被貶為梓州長史,但在楊國忠的擔保之下,他又起死回生,被任命為京兆少尹,昨天更是升官為京兆尹。

和所有的楊黨成員一樣,鮮於仲通對李慶安也充滿了擔憂和警惕,城門處的難民風波若處置不好,極可能會被李慶安抓住把柄,向聖上彈劾自己,再次威脅到自己的剛剛得到的官位。

鮮於仲通連忙對金吾衛將軍徐芳正低聲說了幾句,徐芳正立刻喝止住士兵動武,鮮於仲通催馬上前大喊道:“大將軍,請聽我一言。”